[实用新型]电子产品容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4280.6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78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王秋;蔡明可;边江;邵应运;吴易洋;王林光;吴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
主分类号: | A45C11/24 | 分类号: | A45C1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方挺;葛强 |
地址: | 10002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产品 容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配件领域,特别涉及能够容纳电子产品容纳装置。
背景技术
各种电子产品不断问世,诸如智能手机、小型多媒体播放器(MP3、MP4)等,其功能丰富、强大,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与之配套的配件产品也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例如,家长可以用手机或MP4为儿童播放视频或者动画,从而暂时让孩子自己玩耍。人们也可以将手机放在手机座上播放视频进行娱乐。
然而,现有的手机座只能提供简单的手机安放功能,但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差,放在手机座上的手机很容易被不小心碰到而掉落到地面上,对手机外观甚至内部结构造成损伤,特别是当家长用手机为幼儿播放视频或者动画时,总要陪在身边,以避免幼儿触碰或误操作而不慎将手机碰落,同时避免跌落的手机对正在使用的儿童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产品容纳装置,既便于存放小型电子产品,还可起到抗震防摔和防止儿童误操作的作用,从而有效地保护手机等电子产品。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产品容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位于本体内部的能够容纳固定物品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在本体表面形成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的开口小于所述容置空间内部的空间,当所述物品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时,所述开口部的边框阻挡所述物品从所述容置空间中脱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空间设置在本体正面的中心处,所述容置空间为长方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部的边框具有支撑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部为矩形,其至少两个边框具有柔性支撑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空间的与所述开口部相对的壁由片状材料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产品容纳装置还包括配重物,所述配重物设置于本体上所述容置空间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配重物为沙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产品容纳装置还包括拉锁,所述拉锁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一侧并与所述容置空间位置相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由弹性材料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电子产品容纳装置放置移动电话等电子产品安全可靠,最大限度的减少从高处跌落对手机造成的损伤,并防止跌落的手机对正在使用的儿童造成伤害。
2.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电子产品容纳装置放置移动电话或MP4等电子产品,可以放心的交与幼儿观看视频或者动画,而不必担心移动电话掉落造成造成手机硬件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电子产品容纳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电子产品容纳装置局部剖切的正视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电子产品容纳装置侧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电子产品容纳装置侧视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本体;2-容置空间;3-开口部;4-支撑片;5-配重物;6-拉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为菠萝卡通造型的电子产品容纳装置。该电子产品可以是手机、MP4或其它具有多媒体播放功能的电子产品。该容纳装置的本体1用海绵填充,外包柔软耐磨的材料如绒布等。容置空间2设置于本体1中心处且在本体1内部形成长方体凹陷,卡通造型的口部形成开口部3。容置空间2的左右两侧及上部设置有支撑片4。支撑片4可以采用柔性的材料例如弹簧片形成。支撑片4也设置在本体内由本体的柔软材料包覆。
使用时,向左右两侧及上方扳动支撑片4,使容置空间2的开口部3变大,将移动电话安置其中。松开支撑片4,容置空间2的开口部3恢复原状,将移动电话卡在容置空间2中,不易滑出。另外,容置空间2与开口部3相对的内侧壁设置具有弹性的片状材料(图中未标出),限制了移动电话在容置空间2内的位置,将其顶在开口部3的支撑片4上。
如图2所示,移动电话安置于容置空间2中,移动电话的显示屏刚好从开口口部3露出。且由于开口部3的边框具有一定宽度,儿童特别是幼儿不易直接接触到里面的手机,更增加了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未经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42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流电源输出短路自动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旋转抽芯铆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