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量子密钥分发终端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614254.3 | 申请日: | 2013-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6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 发明(设计)人: | 赵勇;唐世彪;刘建宏;代云启;李晓刚;武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山东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9/08 | 分类号: | H04L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 地址: | 230002 安徽省合肥市高***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量子 密钥 分发 终端 系统 | ||
1.一种量子密钥分发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电子学背板、光学收发装置、电子学板卡、电源、网络接口、密钥应用接口、量子光纤接口以及机箱外壳;
所述电子学背板包括单板互联接口、高速光电接口、探测器接口和电源接口;
所述光学收发装置包括光源板、光路部件和探测器,所述光路部件通过光纤尾纤、光纤法兰分别与光源板和探测器相连;
所述电子学板卡用于执行系统维护与管理、量子密钥分发控制、系统接入、密钥存储及应用以及密钥后处理;
电子学背板将机箱外壳所形成的空间分割成两个独立的空间,其中一部分空间放置光学收发装置,另一部分空间放置电子学板卡,电源放置在任意一部分空间的空位;
电子学背板通过单板互联接口与电子学板卡相连,通过高速光电接口与光学收发装置中的光源板和光路部件相连,通过探测器接口与光学收发装置中的探测器相连,为电子学板卡与光学收发装置之间,各个电子学板卡之间提供信号和数据的交互;
电源接口与电源相连,从电源取电,为电子学背板及与电子学背板相连的终端内其他装置供电;
所述网络接口、密钥应用接口和量子光纤接口均安装在机箱外壳上,用于与外部设备的信息交互;
网络接口与电子学板卡相连,用于量子密钥分发终端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密钥应用接口与电子学板卡相连,用于向量子密钥分发终端外接的通信终端提供量子密钥应用;
量子光纤接口与光路部件相连,用于在多个量子密钥分发终端之间传输光学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速光电接口将电子学板卡通过单板互联接口输入的光源驱动信号输出至光源板,所述光源驱动信号用于控制光源板上的激光器发光;
所述探测器接口将探测器输出的探测器计数信号通过单板互联接口输入电子学板卡,所述高速光电接口将电子学板卡通过单板互联接口输出的光学调制器控制信号输出至光路部件;
所述高速光电接口接收光路部件将同步光信号转换成的同步电信号,并通过单板互联接口向电子学板卡输入同步电信号,所述探测器接口将电子学板卡通过单板互联接口输出的探测器控制信号输出至探测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学板卡为集成了系统维护与管理、量子密钥分发控制、系统接入、密钥存储及应用以及密钥后处理功能的一块板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学板卡包括:
系统维护与管理板卡、量子密钥分发控制板卡、系统接入板卡、密钥存储及应用板卡以及密钥后处理板卡,每个板卡只集成了一种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
维护接口,维护接口安装在机箱外壳上,与电子学背板相连,通过单板互联接口与电子学板卡相连,用于设备日志查询和升级软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
两个散热风扇,每个独立空间设置一个散热风扇,两个散热风扇均与电子学背板上的风扇接口相连,从电子学背板取电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外壳还包括:
两个散热窗,散热窗设置的位置与终端内散热风扇设置的位置一致,以提供良好的散热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外壳还包括:
两个机箱侧边耳,用于固定到机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
至少一个防拆探测开关,所述防拆探测开关与电子学板卡相连,用于当机箱盖被强拆开时,向电子学板卡发送传感信号,电子学板卡执行系统管理与维护功能,利用电子学板卡中的备用电池,清除设备所存储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外壳还包括:
静电接插座,用于防止静电影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外壳还包括:
至少一个设备状态指示灯,所述设备状态指示灯与电子学板卡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外壳还包括:
至少一个接口挡板,用于将设置在机箱外壳上的接口锁起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山东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山东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425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