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城市地下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3221.7 | 申请日: | 2013-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6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吕艳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艳文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3F5/14;E03F5/22;E03F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地下 污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城市地下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人口的急剧膨胀,对城市的污水处理也带来很大压力,目前污水处理大部分还在地面的污水处理厂中进行排污过滤处理,存在占地面积大,噪音大、无法抑制臭气,而影响附近居民生活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城市地下污水处理装置,所述城市地下污水处理装置具备全封闭地下处理,有效的控制了潮湿、臭气。从而不会对附近居民造成任何影响。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城市地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蓄水箱,其中,蓄水箱内设有自动联动开关和两台排水泵以及两个过滤反冲器,蓄水箱外有两个双向止回阀,分水四通管件以及联接管件,结构是在蓄水箱的两侧装有两台排水泵。第一排水泵、第二排水泵,两个排水泵输出分别经过第一过滤反冲装置、第二过滤反冲装置、第一双向止回阀、第二双向止回阀与分水四通管件联接,分水四通管件的一端联接污水进口,另一端联接排气孔,第一过滤反冲装置、第二过滤反冲装置分别将处理过得污水经过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最终排至室外贮水井中。
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以后,与已有技术比较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安装维修使用方便,最大优点是无异味,不堵塞水泵,不用清掏。并且采用地下全封闭式,因此可以对通风、热潮以及臭气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不会影响附近居民生活产生任何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点更加明确。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城市地下污水处理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城市地下污水处理设备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城市地下污水处理设备,主要包括下列组件:蓄水箱(1)、自动联动开关(2)、第一排水阀(3)、第二排水阀(4)、第一过滤反冲装置(5)、第二过滤反冲装置(6)、污水进水口(7)、第一双向止回阀(10)、第二双向止回阀(11)、分水四通管件(8)、排气孔(9)、第一过滤网(13)、第二过滤筛网(12)、其结构是在蓄水箱(1)中,装有自动联动开关(2),自动联动开关分别联接第一排水泵(3)、第二排水泵(4),第一排水泵(3)、第二排水泵(4)分别联接第一过滤反冲装置(5)和第二反冲装置(6),然后各自经过第一双向止回阀(10)、第二双向止回阀(11)与分水四通管件(8)相连,分水四通管件(8)的一端还联接污水进水口(7),另外一端联接排气孔(9),污水进水口(7)进入污水后,经过第一双向止回阀(10)和第二双向止回阀(11)回流到第一排水泵(3)和第二排水泵(4),自动联动开关(2)感应到污水进入排水泵后自动启动开关开始排水过滤,后经过第一过滤反冲装置(5)、第二反冲过滤装置(6)分别将处理过得污水经过第一过滤筛网(12)、第二过滤筛网(13)最终排至室外贮水井中。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自动联动开关是通过水位监测来实现自动联动,所述蓄水箱外壳是由不锈钢密封制成。
其工作过程:从双泵内置式工作原理可以看出,该设备采用密封式水箱,是污水外界环境分离,解决了异味问题,污水回流入口经两输入双向止回阀进入水箱,杂物暂存于过滤反冲装置内,经过过滤后的污水存在蓄水箱内,当水箱水位达到设备要求高度后自动联动开关启动排水泵,排水泵抽取蓄水箱中的已过滤的无杂物污水,在向外排水过程中带有压力的水流进入过滤反冲装置中,将暂存在过滤反冲装置中的杂物冲出,水压将两输入双向止回阀关闭,重开两输出双向止回阀,经过滤筛网从污水排出口排至室外贮水井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艳文,未经吕艳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32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