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蓄电池搬运的提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2748.8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1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许栢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古越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2369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蓄电池 搬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蓄电池搬运的提抓装置。
背景技术
蓄电池作为汽车的电源,主要用于启动时给汽车启动机以及各个用电设备供电,所以汽车用蓄电池又称启动型蓄电池。目前,汽车上采用的基本都是铅酸蓄电池,即采用稀硫酸作为电解液,极板上参加电化学反应的活性物质为二氧化铅和铅。
随着电动车以及汽车的飞速发展,与之车上动力电源也迅速的发展,但是电池在生产中却存在不少的问题,造成了市场的电池产品质量很不均匀,电池的容量后期循环寿命达不到设计的使用寿命,这于电池在生产中有它独特的生产工艺有很大的关系。电池的构造有外壳、上盖、极板、隔板、汇流排、极柱、过桥保护板、端子等部件组成。
常用填满海绵状铅的铅基板栅(又称格子体)作负极,填满二氧化铅的铅基板栅作正极,并用稀硫酸作电解质。电池在放电时,金属铅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铅;二氧化铅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铅。电池在用直流电充电时,两极分别生成单质铅和二氧化铅。移去电源后,它又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组成化学电池。
铅酸蓄电池的优点: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内阻小,电压稳定;可以短时间供给起动机强大的启动电流。
对于蓄电池的型号和尺寸,都是按照一定的国家标准来制定的,针对不同尺寸的蓄电池,在制造过程中的难度各不相同,对于小尺寸的蓄电池,加工人员一般能单手抓持搬运,尺寸较大的蓄电池,一般蓄电池自身壳体外均设有便于搬运的握持部;只有位于中间尺寸的蓄电池,自身并没有相应的抓持部,且由于自重较大也不便于搬运,加工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尺寸适中的蓄电池搬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的用于蓄电池搬运的提抓装置,使生产人员能够单手搬运蓄电池,操作方便,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一种用于蓄电池搬运的提抓装置,包括主杆,所述主杆的两端向下延伸有两个抓持部,至少一个抓持部与所述主杆转动配合,两个抓持部相向的一侧底部设有用于夹紧蓄电池的弯钩。
小尺寸的蓄电池(厚度小于10cm)能够单位握持,移动和搬运均十分方便,尺寸较大的蓄电池(厚度大于20cm)一般都设有相应的握持部,移动也比较方便,但是中间尺寸的蓄电池(厚度为10~20cm),其重量大于小尺寸蓄电池,单手握持比较吃力,规格又小于大尺寸的蓄电池,配置单独的抓持部位,会增加蓄电池的占用空间。
通过上述的分析,并通过对比发现了中间尺寸蓄电池在搬运和移动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中间尺寸蓄电池搬运的提抓装置,生产加工人员利用所述的提抓装置,实现中间尺寸蓄电池的单手搬运。
本实用新型的提抓装置包括主杆和连接在主杆端部的两个抓持部,两个抓持部相向的一侧带有弯钩,且至少有一个抓持部与主杆转动配合。实际使用时,转动与主杆活动连接的抓持部,以增大两个抓持部之间的距离,然后移动提抓装置,使两个抓持部就位于蓄电池的两相对侧边,在转动活动的抓持部,两个抓持部上的弯钩抵住蓄电池侧边的凸台,实现提抓装置对蓄电池的固定,即可提起并移动蓄电池。
作为优选的,所述弯钩的顶面为斜面,且斜面上设有防滑纹。
具有斜面的弯钩,可增加弯钩与蓄电池的作用面积,斜面的防滑纹以增加提抓装置和蓄电池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蓄电池的脱落。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抓持部包括与主杆固定连接的第一抓持部,以及与主杆轴接的第二抓持部。
在本技术方案中,只有一个抓持部与主杆活动连接,而另一个抓持部与主杆固定连接,可简化整个提抓装置的结构,降低加工成本。同时,也可设置两个活动连接的抓持部,并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实现两个抓持部同时相向或相对运动,此种结构的提抓装置结构相对复杂,加工成本和难度较高。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第二抓持部带有转动手柄,且所述转动手柄上设有防滑套。
转动手柄用于第二抓持部的转动,提升操作简便性;为保证提抓装置的稳定性,防止转动手柄的脱落或打滑,可在转动手柄上套设防滑套。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滑套上开有与手指配合的就位槽。
带有就位槽的防滑套,采用人体工程学原理,便于转动手柄的握持,并起到很好的防滑效果,可提高搬运的操作安全性。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抓持部的底部设有两个弯钩,大体呈倒置的U型结构。
U型结构的抓持部,可同时作用蓄电池侧边的两个点,相对单一作用点而言,更加能保持蓄电池在移动过程中的平衡,不容易倾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古越电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古越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27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轴间距可变的万向减速传动机构
- 下一篇:一种牵引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端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