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景观水池的清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2566.0 | 申请日: | 2013-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85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吴思远;宋燕云;王慧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思远 |
主分类号: | B01D35/027 | 分类号: | B01D35/0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2199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景观 水池 清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领域,尤其涉及景观水池的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景观水池中经常存在吸附性强的水草藻类等植物以及小型颗粒垃圾,因此带来清理上的不便,清洁人员经常使用有毒类化学类物质或排干水池内的水来清理底物,但是因此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水资源的浪费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现如今大量景观水池的建造凸显出景观水池与人文生态的重要性,但是景观水池的清理工作变得越来越烦杂并且有很多不便,如吸附性强的水草藻类等植物以及小型颗粒垃圾,如果以环保经济方式解决水池清理问题,将可以提升城市的环境形象,并节约大量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提供一种清理方便、高效的景观水池的清理装置。
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景观水池的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管体,所述管体末端包含吸收口,所述吸收口位于水面下方,所述吸收口和管壁之间还包含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管体的吸收口边侧还有固定卡位,其为相对于管壁的凹陷,所述绳子捆绑在该处后经管体固定于水池的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过滤装置为一圆环腔道形状的滤网,其中部为吸收口,边侧为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圆环腔道形状的滤网为封闭形状,即圆环腔道形状的截面还包含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四周均为滤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容纳空间在圆环腔道形状内部连通为一个整圆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圆环腔道形状的滤网包含滤网上端和滤网下端,所述滤网的孔眼从滤网上端延伸向滤网下端孔眼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圆环腔道形状的滤网包含滤网上端和滤网下端,所述滤网上端和滤网下端孔眼大小一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吸收口周边有移动滚轮或者人工牵引装置,所述人工牵引装置为牵引绳或者牵引挂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管体为PVC材料或PPC材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还包含位于管体上的抽水装置。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水流的流动性以及物理方式即虹吸作用,通过可活动的塑料软管在水压力的作用下吸收这些污物已达到环保清洁的目的,利用进水管头与池底距离低会产生较大的压强特点可达到较强的清洁能力 与节水效果,在传动滚轮及人工牵引装置引导下,可方便清理整个水池。
附图说明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的结构透视图;
图4为滤网的实现结构之一;
其中:1.管体;2.固定卡位;3.吸收口;4.滤网上端;5.滤网下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结合图1到图4,景观水池的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管体1,所述管体1末端包含吸收口3,所述吸收口3位于水面下方,所述吸收口3和管壁之间还包含过滤装置。本处的结构至少能实现的技术效果是作为一种通用的装置,能够安装在水池口或者将本装置拖拽着进行清理。
所述管体1的吸收口3边侧还有固定卡位2,其为相对于管壁的凹陷,所述绳子捆绑在该处后经管体1固定于水池的出水口。以上是一种优选的固定方式,但是不是唯一的固定方式。
本处的装置主要考虑清洁装置的管件接口可以方便拆卸,即不影响水池美观使用时也方便套用,即用弹性良好的绳索套在排水口处。
所述过滤装置为一圆环腔道形状的滤网,其中部为吸收口3,边侧为过滤网。本处所述的结构采用部分通过的方式,使得滤网不会阻塞。
结合图4,所述圆环腔道形状的滤网为封闭形状,即圆环腔道形状的截面还包含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四周均为滤网。本处的结构是采用双滤网的方式,进行多次过滤,以获得更好的清理效果。
所述容纳空间在圆环腔道形状内部连通为一个整圆腔。因此包围的过滤空间完整。
所述圆环腔道形状的滤网包含滤网上端4和滤网下端5,所述滤网的孔眼从滤网上端4延伸向滤网下端5孔眼逐渐增大。本处的结构能使得过滤的东西被储存在容纳空间中,同时还不影响过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思远,未经吴思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25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记录型移动照明装置
- 下一篇:重力发电手提LED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