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开窗限位锁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1956.6 | 申请日: | 2013-10-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6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国华 |
主分类号: | E05C17/46 | 分类号: | E05C17/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窗 限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开窗限位锁。
背景技术
目前平开窗打开后无法限位,容易发生儿童意外坠楼事故,有些做法是在在窗框和窗门处分别钻孔,然后装一锁链,用锁链连接于窗框与窗门之间,使窗门只能被打开一定角度以避免发生危险。但是,这样的锁链安装不方便,需要专业人员用专业工具来安装,需要钻孔,破坏窗的结构,影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开窗限位锁,使平开窗无法被完全打开以避免儿童发生意外坠楼事故,同时具有辅助防盗功能;且安装拆卸方便,不需要专业人员,无需钻孔,不影响窗的结构和美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平开窗打开一角度时组装于窗框与窗门的把手之间的平开窗限位锁,其特征在于,主体,所述的主体,包括面板,前壁板,前C形盖,定位装置,底板,后C形盖,后壁板,所述主体内有一通过定位装置来定位的螺杆,所述螺杆轴向与所述前后壁板垂直;锁柄,穿过所述主体前壁板的圆孔与所述螺杆一端相连;限位架,其一端通过铆接件与主体后C形盖连接,其另一端有限位槽孔,窗门把手可以套入所述限位槽孔;活动夹块,其一侧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螺杆相连但不固定,随所述锁柄的转动作直线往返移动;挡块,与所述主体底板和后C形盖固定连接。
用于定位所述螺杆的定位装置通过内螺纹与所述螺杆外螺纹相配合,所述螺杆旋转运动带动所述活动夹块作直线往返移动。
所述螺杆的一端,中部有一孔,与所述锁柄配合,另一端,有一凸缘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活动夹块相连,锁柄穿过所述主体前壁板的圆孔进入所述螺杆孔内,转动锁柄带动螺杆旋转运动,从而带动所述活动夹块作直线往返移动。
依据限位左右窗门的需要,所述主体的后C形盖左侧或右侧通过铆接件与限位架铆接。
所述限位架的限位槽孔内有橡胶圈。
所述活动夹块的夹壁有橡胶垫,该橡胶垫面对所述挡块。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平开窗打开一角度时组装于窗框与窗门把手之间的平开窗限位锁,可通过限位架的限位槽孔套入窗门的把手,并通过活动夹块与挡块的夹持将平开窗框夹持固定,使窗门的把手受到限位架的限位作用而只能打开一小角度,因而使窗门无法被完全打开,以避免儿童意外坠楼事故发生,并且具有辅助防盗功能。另外,本实用新型不但安装拆卸容易,而且安装时不需要专业人员和专业工具,无需钻孔,不影响窗的结构和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平开窗限位锁,其包括主体1、螺杆2、锁柄3、限位架4、活动夹块5、挡块6。
所述主体1包括面板11、前壁板12、前壁板孔121、前C形盖13、定位装置14、后C形盖15、底板16、后壁板17。
所述螺杆2位于主体1内,所述螺杆前端开有一孔21,便于锁柄3插入,所述螺杆后端,有一凸缘22,与活动夹块相连。
所述限位架4,其一端通过铆接件41与主体1的后C形盖15连接;另一端有限位槽孔42,限位槽孔内有橡胶圈421,限位架4能以铆接件41为轴旋转,窗门把手81可以套入所述限位槽孔内。
所述所述活动夹块5,其包括橡胶片52,通过连接件51与所述螺杆2连接但不固定,随所述锁柄3的转动作直线往返移动。
所述挡块6,与所述主体1底板16和后C形盖15固定连接;与所述活动夹块5共同夹紧窗框7。
使用时将窗门8向外推开,使限位架4的限位槽孔42伸套到窗门8把手81上,将锁体靠近窗框7,通过旋转锁柄3带动螺杆2旋转,活动夹块5与挡块6夹紧窗框7,这样,窗门就只能打开一小角度而无法完全打开,可以避免儿童意外坠楼事故发生,也可以防止盗贼爬窗入室盗窃;要清洁窗户或不用时,反方向旋转锁柄,可将锁体取下,操作方便。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国华,未经李国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19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四面旋转灯箱的悬挂结构件
- 下一篇:低噪音模块化减速电机电动底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