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铝钎焊接的铝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1560.1 | 申请日: | 2013-10-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1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学;卢雪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州市南湖机械总厂 |
主分类号: | B23K28/02 | 分类号: | B23K28/02;B23K1/008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 42216 | 代理人: | 方风波 |
地址: | 434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钎焊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铝钎焊接的铝壳体,属铝钎焊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某无线通讯设备使用的铝壳体壁薄,外形尺寸大,所需数量多,采用传统铝板下料铣削加工工艺生产铝壳体,机械加工工作量大、加工难度高,且铝壳体极易变形;同时,铝壳体长度约1205mm、宽220mm、总高42mm、壁厚为3mm,采用传统铝板下料制作铝壳体,铝板材料的利用率极低,仅为13.5%。目前一般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对铝板材料进行拼焊,提高了铝板材料的利用率,但由于铝壳体体积大,结构复杂,焊接接头多,采用普通氩弧焊焊接制作铝壳体,成品仍然变形较大,尺寸不易保证,严重影响铝壳体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省铝板材、焊缝接头光滑平整,成品的组织和机械性能变化小,加工尺寸精确,减少加工量,降低加工难度,提高铝板材料利用率;解决现有机械加工工作量大,加工难度高,成品易变形,铝板材料利用率极低;普通氩弧焊接接头多,仍存在成品变形较大、难以保证加工尺寸问题的采用铝钎焊接的铝壳体。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该采用铝钎焊接的铝壳体由铝壳本体1、专用夹具2、钎料箔片4、钎焊炉5构成,其特征在于:铝壳本体1由拉制成形的铝板材通过氩弧焊点焊成一体,铝壳本体1通过专用夹具2装夹固定,铝壳本体1的所有钎焊接头3中装填有钎料箔片4;钎焊炉5中放置有铝壳本体1,所有钎焊接头3中装填的钎料箔片4通过钎焊炉5无缝平滑连接铝壳本体1;钎焊接头3的间隙为0.01~0.1毫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采用铝钎焊接的铝壳体采用钎焊方式替代机械加工方式,将钎料箔片放置在钎焊接头中,用氩弧焊点焊将拉制成形的铝板材工件拼装成一体,保证铝壳本体的钎焊间隙和整体的尺寸定位;装填在钎焊接头中的钎料箔片通过钎焊炉熔化后,实现铝壳本体的无缝连接;有效节省铝板材、焊缝接头光滑平整,组织和机械性能变化小,成品变形小,加工尺寸精确,结构简单,提高了铝板材的利用率;解决了现有机械加工工作量大,加工难度高,成品易变形,铝板材料利用率极低;普通氩弧焊焊接头多,仍存在成品变形较大、难以保证加工尺寸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一种采用铝钎焊接的铝壳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附图3、附图4为一种采用铝钎焊接的铝壳体Ⅰ、Ⅱ、Ⅲ处的钎焊接头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5、附图6、附图7、附图8为一种采用铝钎焊接的铝壳体Ⅰ、Ⅱ、Ⅲ处的钎焊箔片的装配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一种采用铝钎焊接的铝壳体与钎焊炉的生产装配示意图;
附图10为一种采用铝钎焊接的铝壳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1为一种采用铝钎焊接的铝壳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铝壳本体,2、专用夹具,3、钎焊接头,4、钎料箔片,5、钎焊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该采用铝钎焊接的铝壳体由铝壳本体1、专用夹具2、钎料箔片4、钎焊炉5构成,铝壳本体1由拉制成形的铝板材通过氩弧焊点焊成一体,铝壳本体1通过专用夹具2装夹固定,铝壳本体1的所有钎焊接头3中装填有钎料箔片4;钎焊炉5中放置有铝壳本体1,所有钎焊接头3中装填的钎料箔片4通过钎焊炉5无缝平滑连接铝壳本体1;钎焊接头3的间隙为0.01~0.1毫米。(参见附图1~11)
铝壳本体1生产数量多,外形尺寸大,壁薄,以前采用传统铝板下料铣削加工工艺,机械加工工作量大、加工难度高,极易变形,壳体长度约1205mm、宽220mm、总高42mm、壁厚为3mm,铝板材料的利用率极低,仅为13.5%。采用焊接方法来代替机械加工方法,可节约成本,减少加工量和加工难度。但如果采用一般的氩弧焊进行拼焊,焊接的成品变形大,尺寸不易保证。发明人首先采用氩弧焊方法将拉制成形的铝板材点焊在一起,以保证铝壳本体1的尺寸定位及后续进行钎焊的钎焊接头4的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州市南湖机械总厂,未经荆州市南湖机械总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15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筒减震器的浮动活塞密封机构
- 下一篇:一种具有辅助导板的上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