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力通信网的多网融合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1018.6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7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唐义德;刘永亮;李艳西;齐明;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湖南同飞电力调度信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8 | 分类号: | H04L12/28;H04L12/46;H04L29/06;G06Q50/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通信网 融合 系统 | ||
1.一种电力通信网的多网融合系统,主要由外网(1)、互联网接入区(2)、广域网核心区(3)、内网核心区(4)、数据中心核心区(5)和电信银行接入区(6)组成,各部分之间通过网线或光纤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网(1)为Internet网,外网(1)内设有网站服务器(8)、VPN服务器(9)、财务服务器(10)和邮件服务器(11),所述的网站服务器(8)用于供用户直接访问和查询信息,所述的VPN服务器(9)用来供电力企业员工通过外网直接对内网进行访问的专用服务器,财务服务器(10)为外网供用户查询财务和电量状况的服务器,邮件服务器(11)用来收发来自外网和内网邮箱,所述的外网(1)通过交换机(7)与互联网接入区(2)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通信网的多网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互联网接入区(2)内设有两个防火墙(12),所述的防火墙(12)分别与入侵检测与防御设备(13)相连接,入侵检测与防御设备(13)用来侦测外网入侵情况,所述的入侵检测与防御设备(13)通过两个交换机(7)与隔离装置(14)相连接,所述的隔离装置(14)阻断网络的直接连接,将进入的数据进行过滤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力通信网的多网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互联网接入区(2)中的隔离装置(14)通过光纤与数据中心核心区(5)内的两台交换机(7)相连接,所述的数据中心核心区(5)中的交换机(7)一方面通过网络与电信银行接入区(6)相连通,以实现与电信、银行系统联网,另一方面与广域网核心区(3)中的国电信息网相联通,在内设有数据中心核心区(5)上设有万兆入侵检测与防御设备(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力通信网的多网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广域网核心区(3)内分别设有广域网2M备用链路(15)、广域网1000M主链路(16)和广域网100M备用链路(17),其中广域网2M备用链路(15)为备用网络,广域网1000M主链路(16)和广域网100M备用链路(17)与两防火墙(12)相连通,所述的防火墙(12)直接与数据中心核心区(5)内交换机(7)相连接,在广域网100M备用链路(17)上连有万兆入侵检测与防御设备(18),所述的广域网100M备用链路(17)还通过防火墙(12)和交换机(7)与国电信息网(19),以获取与国电信息网(19)的交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力通信网的多网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信银行接入区(6)与数据中心核心区(5)中的交换机(7)采用双交换机连接模式,所述的电信银行接入区(6)内设有防火墙(12),银行系统(21)和电信系统(20)分别通过电信银行接入区(6)与数据中心核心区(5)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力通信网的多网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网核心区(4)内设有两交换机(7),所述的广域网核心区(3)的防火墙(12)通过光纤直接与内网核心区(4)内的交换机(7)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电力通信网的多网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换机(7)为Cisco4503、Cisco651、Cisco650、Cisco7513或Cisco 3660。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电力通信网的多网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侵检测与防御设备(13)使用的设备是IDP1100,防火墙使用的是阿姆瑞特F600或者天融信NGFW4000,隔离装置(14)采用的是正向隔离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湖南同飞电力调度信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湖南同飞电力调度信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101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OFDM技术的同频双向多媒体传输系统
- 下一篇: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