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0884.3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6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强;曹轲;陈素文;刘天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15/00 | 分类号: | E01F15/00;E01F1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叶凤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近些年的恐怖袭击中,汽车炸弹已成为攻击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主要方式,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破坏。2009年10月25日,伊拉克巴格达市中心遭遇两起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伊拉克司法部和巴格达省政府建筑严重受损,至少160人死亡,超过500人受伤;2010年9月9日,俄罗斯南部北奥塞梯共和国首府弗拉季高加索市中央市场遭遇汽车炸弹袭击,17人死亡,133人受伤;2011年1月1日,埃及北部城市亚历山大一座科普特派基督教堂门前遭遇汽车炸弹袭击,至少21人死亡,79人受伤。
近年来,美国与欧洲相继开发了多种车辆障碍装置,如直臂道闸、升降梁、防撞盆栽、楔形路障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供自动升降式装置升降活动的、具有保护作用的、隐蔽性的建筑防护装置,埋设于地面土体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建筑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筒、加劲装置和坑体,
所述外套筒包括矩形筒体和和顶部的盖板,筒体和盖板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筒体是由套筒壁组成的矩形框体;
所述加劲装置由横向加劲板与纵向加劲板组成,整个加劲装置安装于矩形筒体的外壁上,外套筒与坑体之间连接通过加劲装置加强实现;
所述坑体轴向深度和径向尺寸及形状能容纳组合后的外套筒及加劲装置,外套筒和加劲装置不高于地面之上,浇筑混凝土后外套筒、加劲装置其底部均与坑体地基土体固结成一体,同时外套筒外壁、中间的加劲装置和坑体周围土体也固结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建筑结构外围防护,起到阻拦车辆侵入,防止车辆直接对建筑主体结构造成破坏,满足建筑结构对阻拦车辆入侵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后的构造立面示意图(坑体未示意)
图中标号:1-能自由升降的防撞柱装置, 21-外套筒的盖板,22-防护外套筒的筒体,31-纵向加劲板,32-横向加劲板,41-为外套筒与盖板连接螺栓,42-外套筒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构造介绍如下:
一种建筑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筒、加劲装置和坑体,
所述外套筒包括矩形筒体和和顶部的盖板,筒体和盖板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筒体是由套筒壁组成的矩形框体;
所述加劲装置由横向加劲板与纵向加劲板组成,整个加劲装置安装于矩形筒体的外壁上,外套筒与坑体之间连接通过加劲装置加强实现;
所述坑体轴向深度和径向尺寸及形状能容纳组合后的外套筒及加劲装置,外套筒和加劲装置不高于地面之上,浇筑混凝土后外套筒、加劲装置其底部均与坑体地基土体固结成一体,同时外套筒外壁、中间的加劲装置和坑体周围土体也固结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建筑防护装置具体应用:其外套筒矩形筒体内部可用于安装能自由升降的防撞柱装置1,为此,在外套筒盖板开设通孔用于能自由升降的防撞柱装置1的升降活动,通过遥控设施实现防撞柱装置1完成自动升降。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建筑结构外围防护,起到阻拦车辆侵入,防止车辆直接对建筑主体结构造成破坏,满足建筑结构对阻拦车辆入侵的需求。
能够有效阻止车辆的侵入,且能够通过遥控设施实现自动升降,当能自由升降的防撞柱装置1完全降下时,路面以上无任何阻拦,当防撞柱装置1升起后,对车辆进行阻拦。本实用新型防撞柱底部构造12与防护外套筒的筒体22均处于地下,通过传力作用,最终将能自由升降的防撞柱装置1所受冲击力与倾覆弯矩传到地基土体中,因此,既不会完全阻断建筑物的主要通道,又能有效保护建筑物免受车辆袭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08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糖方糖及其生产工艺
- 下一篇:电极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