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工位压底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0854.2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95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范成清;李勇;焦娇;杜延平;王传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平县平安消防安全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9/00 | 分类号: | B21D39/00;B21D43/02;B21C51/00;B25J9/1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商金婷 |
地址: | 256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工 位压底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底圈装置,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双工位压底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压底圈机需要人工手动放料,筒体焊接后压制底圈,现有的设备有立式结构,筒体开口朝下,底圈人工手动安装到筒体下端后压合。此种方式不易调整,人工手动放置产品,产品稳定性差,垂直度不易保证。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工位压底圈装置,减少人力成本投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手段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双工位压底圈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两个结构相同的单工位压底圈机构,所述单工位压底圈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端的液压气缸,其特征是:所述支架的下端设置有上凹槽,所述上凹槽连接所述液压气缸,所述上凹槽的下侧设置有配合使用的下凹槽,所述支架的中间设置有推拉机构,所述推拉机构连接底圈夹具,所述底圈夹具与所述下凹槽位置相匹配。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上凹槽和下凹槽都为半圆形。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底圈夹具为圆环形。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上凹槽通过连接板与所述液压气缸连接。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下凹槽的一端设置有挡板。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下凹槽上设置有感应开关,所述感应开关连接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连接液压气缸和机械手。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推拉机构为气动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感应开关用于感应下凹槽内是否有筒体需要压制,并将需要压制的信号发送到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机械手将底圈放入底圈夹具中,然后,PLC控制器控制液压气缸向下运动使得上凹槽与下凹槽接触,与下凹槽组合为一个圆柱形,此圆柱形正好包裹住需要压制的筒体,挡板用于挡住筒体,防止筒体压制过程中左右滑动。底圈夹具用于夹住底圈,底圈在推拉机构的推动下压制在筒体底部,完成底圈压制工作,PLC控制器控制液压气缸带动上凹槽复位。本实用新型减少了人力投入,保证了产品压制的稳定性,实现了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方框图。
图中,1、支架,2、液压气缸,3、上凹槽,4、下凹槽,5、推拉机构,6、底圈夹具,7、连接板,8、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4,所述支架1上设置有两个结构相同的单工位压底圈机构,所述单工位压底圈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端的液压气缸2,所述支架的1下端设置有上凹槽3,所述上凹槽3连接所述液压气缸2,所述上凹槽3的下端设置有配合使用的下凹槽4,所述支架1的中间设置有推拉机构5,所述推拉机构5连接底圈夹具6,所述底圈夹具6与所述下凹槽4位置相匹配。
所述上凹槽3和下凹槽4都为半圆形。
所述底圈夹具6为圆环形。
所述上凹槽3通过连接板7与所述液压气缸2连接。
所述下凹槽4的一端设置有挡板8。
所述下凹槽4上设置有感应开关,所述感应开关连接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连接液压气缸2和机械手。
所述推拉机构5为气动装置。此为现有技术,不再详细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筒体从输送辊道滚入下凹槽3,感应开关感应到下凹槽3的筒体信息并将感应信息发送到PLC控制器, PLC控制器控制机械手将底圈放入底圈夹具6中,然后,PLC控制器控制液压气缸2向下运动使得上凹槽3与下凹槽4接触,底圈在推拉机构5的推动下压制在筒体底部,完成底圈压制工作,PLC控制器控制液压气缸带动上凹槽3复位。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辊道、机械手都是采用现有技术制作,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平县平安消防安全器材有限公司,未经邹平县平安消防安全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08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冷器气室倾转浇注保温型模具
- 下一篇:一种侧向成型的模具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