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涂料摊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9762.2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7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孙杰;刘锋;李峤玲;房立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9/16 | 分类号: | E01C19/16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许振强 |
地址: | 25003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涂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镇道路沥青路面的施工工具,特别设计一种涂料摊铺装置。
背景技术
沥青是一种吸热材料,对太阳辐照的吸收率很高,通常可达到90%-95%。实践表明,在通常的汽车荷载条件下,永久性变形主要是在夏季空气温度高于25℃-30℃左右,即沥青路面的路表温度达到40℃-50℃以上,已经达到或超过道路沥青的软化点温度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和荷载的加重,变形愈大。相反,低于这个温度,就不会产生严重的变形。夏季,在太阳的持续热辐射作用下,大量热量被沥青混凝土路面吸收并在沥青混凝土面层中蓄积,使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远远高于气温,由此引发沥青混凝土的承载能力下降,致使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严重的车辙病害。目前,在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中,车辙占有很大比例。车辙是指在重复行车工作荷载作用下的沥青路面不可恢复应变的累积变形及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压密推挤变形,是沥青路面变形最普遍的一种破坏形式。城镇道路沥青路面车辙一般出现在城镇道路交叉路口,公交站台等车刹车、启动较频繁的位置。在高温夏季,沥青路面的表面温度往往高于沥青的软化点,承载能力下降,因此在重载作用下容易形成车辙,造成行车不舒适且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在城镇道路沥青路面涂敷防滑路面铺装方法,解决了路面车辙的难题,该涂覆层比普通沥青路面摩擦系数高,具有良好的防滑性,可提高路面的耐磨性,路面的色彩长时间保持鲜艳夺目,减少因路面光滑而造成的事故。具体操作步骤为:施工准备→前期处理→底漆或面漆的制备→底漆涂布→骨料的撒布和回收→涂面漆→养生→竣工清理;但在传统的人工施工中,至少需要2-3名工人才能完成涂料的摊铺作业,其劳动强度大,且摊铺效率和效果差,因过薄的涂料层会导致骨料脱落;过厚的涂料层,浪费材料,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摊铺效率高和摊铺效果好的涂料摊铺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涂料摊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涂料箱体、导轨和摊铺小车,所述涂料箱体一侧底部设有长缝形的涂料出口,所述涂料箱体底部设有摊铺小车,所述摊铺小车包括车架、设有车架底部的4个车轮,车架上设有固定涂料箱体的边沿,所述边沿在对应涂料出口处设有缺口。
所述导轨为普通长杆或可卡入车轮的带U型槽的长杆;所述车架的对应缺口的另一侧设有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涂料摊铺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摊铺效率高和效果好等优点,不但节约了人力,降低了劳动强度,还节约了材料,使摊铺效率和效果显著提高。将摊铺小车放置在导轨上,根据计算的摊铺面积加入合适的涂料量,由一个人缓慢匀速的拉动摊铺小车即可完成滩涂作业,对其中摊铺效果不好的地方可用橡胶刮板刮平或毛棍均匀涂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涂料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摊铺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轨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涂料箱体,2导轨,3摊铺小车,4涂料出口,31车架,32车轮,33边沿,34缺口,35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法作以下详细的说明。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为一种涂料摊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涂料箱体1、导轨2和摊铺小车3,所述涂料箱体1一侧底部设有长缝形的涂料出口4,所述涂料箱体1底部设有摊铺小车3,所述摊铺小车3包括车架31、设有车架31底部的4个车轮32,车架31上设有固定涂料箱体1的边沿33,所述边沿33在对应涂料出口4处设有缺口34。所述导轨2为普通长杆或可卡入车轮32的带U型槽的长杆;所述车架31的对应缺口34的另一侧设有垫片35,其可让箱体倾斜,便于从前边的口中流出,节约涂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97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