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解聚釜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9485.5 | 申请日: | 2013-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57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鲁华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24 | 分类号: | B01J19/2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104 | 代理人: | 张永芬 |
地址: | 30027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聚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釜,特别是涉及一种解聚釜。
(二)背景技术
原来解聚系统大多采用卧式解聚釜,釜底为导热油管束进行加热,解聚物料高于导热油管束,通过循环加热,使其进行解聚。但是采用本方法进行解聚的缺点是物料与加热油管接触不充分,解聚效果差,解聚物料浸泡在导热油中时间长,易生成重组分杂质。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反应釜进行改进,使解聚换热器为立式,解聚物料走管程。解聚物料通过换热器顶部进入,经塔板从塔顶以薄膜形式在重力下自然下流,经周围导热油加热进行裂解,在高温环境下停留时间短,重组分生成量少。
(三)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反应釜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解聚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方案的一种解聚釜,包括反应塔和集液罐,所述反应塔位于集液罐的上部;所述反应塔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反应塔的一侧设置有出油口、排污口和管程排净口;所述反应塔的另一侧设置有进油口和排气口;所述反应塔的内部设置有油管和若干交错分布的塔板;所述进油口、出油口和油管构成一个相连通的体系;所述集液罐的一侧设置有人孔;所述集液罐的上部设置有气相出口;所述集液罐的下部设置有液相出口、进水管和出水管。
进一步,所述集液罐的内部设置有与进水管和出水管相连通的冷凝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裂解充分,以薄膜的形式在下降过程中瞬间裂解,在高温环境下停留时间短,重组分生成量少。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反应塔,2-进料口,3-进油口,4-出油口,5-油管,6-排气口,7-排污口,8-管程排净口,9-塔板,10-集液罐,11-人孔,12-气相出口,13-液相出口,14-进水管,15-出水管。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做出简要说明。
如图1的一种解聚釜,包括反应塔1和集液罐10,所述反应塔1位于集液罐10的上部;所述反应塔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2;所述反应塔1的一侧设置有出油口4、排污口7和管程排净口8;所述反应塔1的另一侧设置有进油口3和排气口6;所述反应塔1的内部设置有油管5和若干交错分布的塔板9;所述进油口3、出油口4和油管5构成一个相连通的体系;所述集液罐10的一侧设置有人孔11;所述集液罐10的上部设置有气相出口12;所述集液罐10的下部设置有液相出口13、进水管14和出水管15;所述集液罐10的内部设置有与进水管14和出水管15相连通的冷凝管。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时候,首先,将热油从反应塔1的进油口3加入,热油经过油管3后从出油口4排出,然后,将解聚物料从反应塔1的塔顶加入,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从一个塔板9下落至另一个塔板9,物料在塔板9上流动的过程中与油管相接触完成解聚,解聚过程中产生的的气体从排气口6排出,产生的副产物从排污口7排出,最后,解聚完的物料下落至集液罐10中,物料在进水管14、出水管15和冷凝管组成的冷凝系统下进行冷凝,冷凝后的物料通过液相出口13排出,气相通过气相出口12排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鲁华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鲁华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94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制抛光液浓度稳定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