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镍镉碱性干式电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9089.2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4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何中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云德 |
主分类号: | H01M10/30 | 分类号: | H01M10/30;H01M10/26;H01M4/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地址: | 61830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碱性 电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镍镉碱性干式电
瓶。
背景技术
常用的铅蓄电池为:该铅蓄电池的电解质为硫酸,呈酸性,而且,正负极均含有铅,这种蓄电池一旦废弃,酸性电解质和铅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镍镉碱性干式电瓶,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镍镉碱性干式电瓶,包括:电池壳体;
所述电池壳体的内部设有镉板负极和镍板正极;
所述镉板负极和所述镍板正极之间相互平行;
所述电池壳体的内部设有氢氧化钠溶液,所述镉板负极和所述镍板正极分别在所述氢氧化钠溶液内浸没;
自所述镉板负极引出负极镉接线柱,所述负极镉接线柱自所述电池壳体的内部延伸至所述电池壳体的外部;
自所述镍板正极引出正极镍接线柱,所述正极镍接线柱自所述电池壳体的内部延伸至所述电池壳体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镍镉碱性干式电瓶,能够达到如下的有益效果:
该镍镉碱性干式电瓶采用镉板负极和镍板正极,镍、镉耐腐蚀,长时间使用后只需要将镍、镉的表面进行清洗即可继续使用,电解质采用呈碱性的氢氧化钠溶液,保持碱性,保持两个极板不容易锈蚀,降低废弃后会对环境的损害。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实施例2中镍镉碱性干式电瓶的外部结构立体图;
图2示出了实施例2中镍镉碱性干式电瓶的内部结构平面图。
注:1负极镉接线柱;2正极镍接线柱;3电池壳体;4镉板;5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镍镉碱性干式电瓶,包括:电池壳体;
所述电池壳体的内部设有镉板负极和镍板正极;
所述镉板负极和所述镍板正极之间相互平行;
所述电池壳体的内部设有氢氧化钠溶液,所述镉板负极和所述镍板正极分别在所述氢氧化钠溶液内浸没;
自所述镉板负极引出负极镉接线柱,所述负极镉接线柱自所述电池壳体的内部延伸至所述电池壳体的外部;
自所述镍板正极引出正极镍接线柱,所述正极镍接线柱自所述电池壳体的内部延伸至所述电池壳体的外部。
该镍镉碱性干式电瓶采用镉板负极和镍板正极,镍、镉耐腐蚀,长时间使用后只需要将镍、镉的表面进行清洗即可继续使用,电解质采用呈碱性的氢氧化钠溶液,保持碱性,保持两个极板不容易锈蚀,降低废弃后会对环境的损害。
实施例2:
一种镍镉碱性干式电瓶,如图1,2所示,包括:电池壳体3,该电池壳体3的内部设有镉板负极和镍板正极,镉板负极和镍板正极相互平行且对称设置,自所述镉板负极引出负极镉接线柱1,所述负极镉接线柱自所述电池壳体3的内部延伸至所述电池壳体3的外部;自所述镍板正极引出正极镍接线柱2,所述正极镍接线柱自所述电池壳体3的内部延伸至所述电池壳体3的外部。其中,镉板负极由多个镉板4平行且对称设置而成,相邻两个镉板4之间的距离均相等,该距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设定,在本实施例中该距离采用5毫米,近了容易断电,远了体积过大,不方便携带,镉板4的块数可以根据镍镉碱性干式电瓶的存电量而定,通常为7块镉板4,所述镉板的长×宽×高=20厘米×14厘米×20厘米。作为负极的镉板的消耗量大,所以比作为正极的镍板多一块,其中,镍板正极由多个相互平行且相对设置的镍板5构成,相邻两个镍板5之间的距离均相等,该距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设定,在本实施例中该距离采用5毫米,镍板5的块数可以根据镍镉碱性干式电瓶的存电量需求而定,通常为6块镍板5,所述镍板的长×宽×高=20厘米×14厘米×20厘米。镉板负极和镍板正极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在本实施例中选用二者距离为10毫米,也可以说所有的镉板4和所有的镍板5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0毫米。该镍镉碱性干式电瓶采用的电解质为氢氧化钠溶液,其设于电池壳体的内部,镉板负极和镍板正极分别在氢氧化钠溶液内浸没。碱性的氢氧化钠溶液在电瓶废弃后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根据镍板、镉板的平方面积计算电流,镉板、镍板的长×宽×高为20厘米×14厘米×20厘米。
该镍镉碱性干式电瓶的表达式为:
(-)Cd︱KOH(NaOH)︱NiOOH(+);
该镍镉碱性干式电瓶的电池反应为:
放电时:Cd+NiOOH+H2O→Ni(OH)2+Cd(OH)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云德,未经赵云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90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