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气型防卡汽车保险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7832.0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2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花有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禾田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12 | 分类号: | B60R22/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0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型防卡 汽车 保险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型防卡汽车保险带,尤其涉及防卡汽车保险带的织带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保险带就是在汽车上用于保证乘客以及驾驶员在车身受到猛烈打击时防止乘客被安全气囊弹出时伤害的装置。现代汽车的速度很快,一旦发生碰撞,车身停止运动,而乘客身体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在车内与车身撞击,严重时可能把挡风玻璃撞碎而向前飞出窗外。为防止撞车时发生类似的伤害,公安部门要求小型的客车驾驶员和前排的乘客必须使用保险带,以便发生交通事故时,保险带对人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出现二次伤害。在高档轿车上,除了前,后排座位都有保险带外,还安装着安全气囊系统,一旦发生车祸,气囊就会自动充气弹出,使人不撞到车身上。
现有技术请参考2008年04月30日公开的第CN101168359A号中国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汽车保险带,这种汽车保险带的织带,在使用的时候拉锁扣的时候织带经常翻转会卡住。
鉴于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汽车保险带的改进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充气型防卡汽车保险带,所述充气型防卡汽车保险带上的锁扣在织带上不易卡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充气型防卡汽车保险带,其包括:织带、卷收器及挂扣,所述织带具有相反设置的第一端、第二端以及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中间部,所述织带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单层部分,所述织带的中间部为双层部分,所述双层部分内用天然塑胶与布压合在一起使之不透气,所述织带的双层部分具有分别位于其两端的第一封口和第二封口,所述第一封口和第二封口在密封前向双层部分充入空气以使双层部分膨胀。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为:中间部充气,中间部两端封口,这样锁扣在织带上滑动的时候就不会卡住。
进一步地,所述卷收器与织带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挂扣与织带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卷收器固定在汽车的车座上,所述挂扣用以将织带挂在车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织带上还设有能在其上滑动的锁扣,所述汽车座上设有用于和锁扣配合的插销,所述锁扣能锁扣在插销上并能从插销上解锁。
进一步地,所述织带的第一端上还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靠近于卷收器。
进一步地,所述织带上还设有导向环,所述固定装置位于导向环和卷收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锁扣具有滑动环和自滑动环凸出的插扣,所述插销具有用于插扣插入的插合部。
进一步地,所述挂扣具有圆形挂孔。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环具有两耳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呈矩形状。
附图说明
图1是符合本实用新型充气型防卡汽车保险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如图1所示织带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11.第一端,12.第二端,13.中间部,131.第一封口,132.第二封口,2.卷收器,3.挂扣,31.挂孔,4.锁扣,41.滑动环,42.插扣,5.插销,51.插合部,6.固定装置,7.导向环,71.耳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种充气型防卡汽车保险带,其包括:织带1、卷收器2及挂扣3。织带1具有相反设置的第一端11、第二端12以及位于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之间的中间部13。
如图2所示,织带1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为单层部分,所述织带1的中间部13为双层部分,双层部分内用天然塑胶与布压合在一起使之不透气。织带1的双层部分具有分别位于其两端的第一封口131和第二封口132,所述第一封口131和第二封口132在密封前向双层部分充入空气以使双层部分膨胀。
如图1所示,卷收器2与织带1的第一端11相连接,挂扣3与织带1的第二端12相连接,卷收器2固定在汽车的车座(未图示)上,挂扣3具有圆形挂孔31,挂扣3用以将织带1挂在车座(未图示)上。
织带1上还设有能在其上滑动的锁扣4,所述汽车座(未图示)上设有用于和锁扣4配合的插销5,锁扣4能锁扣在插销5上并能从插销5上解锁。锁扣4具有滑动环41和自滑动环41凸出的插扣42,插销5具有用于插扣42插入的插合部51。
织带1的第一端11上还设有固定装置6,该固定装置6呈矩形状,该固定装置6靠近于卷收器2。织带1上还设有导向环7,导向环7具有两耳部71,固定装置6位于导向环7和卷收器2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禾田食品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市禾田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78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共振成像装置
- 下一篇:一种模拟人肺自主呼吸运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