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旋流过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7639.7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39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义;穆中良;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莱多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1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流过 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过滤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旋流过滤器。
背景技术
对于雨水收集系统而言,用于雨水过滤的装置通常结构较为复杂,在制作成本上不尽入人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有过滤功能且结构简单的复合旋流过滤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复合旋流过滤器,其具有一个由壳体(6)限定而成的柱状腔体以及通向该腔体的进、出水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腔体具有一个延其切线方向进入的进水口以及一个沿其切线方向流出的出水口,该进、出水口的轴线相互平行且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腔体内壁设有介于进、出水口之间的弧形过滤网(3),弧形过滤网下部设置有锥形提篮座(4),且该锥形提篮座设有内设隔污层的提篮(5),在所述弧形过滤网的下沿与锥形提篮座上沿之间设有倾斜过滤网(9)。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进、出水口的开口朝向相反。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壳体底部具有一个渗透底座(8)。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弧形过滤网朝向出水口一侧和腔体内壁均布有扰流斜板(7)。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提篮内嵌于锥形提篮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复合旋流过滤器具有过滤功能且结构简单,适合用于对雨水进行初级预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复合旋流过滤器俯视图。
图2为复合旋流过滤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复合旋流过滤器,其具有一个由壳体6限定而成的柱状腔体,圆柱状腔体是产生旋流的前提条件,而图中给出了一个圆柱筒状结构,所述柱状腔体具有一个延其切线方向进入的进水口1以及一个沿其切线方向流出的出水口2,进、出水口位于整个圆柱筒状结构的上部,该进、出水口的轴线相互平行且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腔体内壁设有介于进、出水口之间的弧形过滤网3,当雨水从呈左偏心状设置的进水口进入腔体之后,雨水进入时沿弧形腔体旋转,产生向外抛洒的离心力,雨水在离心力作用下透过弧形过滤网沿出水口(其呈右偏心状设置)进入雨水收集管中,弧形过滤网下部设置有锥形提篮座4,且该锥形提篮座设有内设隔污层的提篮5,杂质污物在旋流过程中落入提篮内,在所述弧形过滤网的下沿与锥形提篮座上沿之间设有倾斜过滤网9,底部雨水透过底部倾斜过滤网上涌,并且配合设置在弧形过滤网朝向出水口一侧和腔体内壁之间的扰流斜板7,实现降低流速,缓缓流入排水口。
在弧形过滤网以及倾斜过滤网的共同作用下而在进出水口之间形成了一个雨水过滤屏障,阻止污物从出水口导入雨水收集管道。
参见图1,所述进、出水口的开口朝向相反,具体而言,进水口1以布置于壳体左侧方式进行安装,而出水口以布置于壳体右侧方式进行安装,进、出水口大体上构成一个Z字形结构。
所述壳体底部具有一个渗透底座8,当将于结束后,停留在复合旋流过滤器中的雨水通过渗透底座的渗透孔渗透至土壤中,污物会停留在提篮内,需要注意的是,需定期检查并清理提篮内污物。
所述提篮5内嵌于锥形提篮座4,该结构有助于汇集污物且及时的将污物导入提篮之内,而且,整个复合旋流过滤器底部设置的提篮是带拉手的,从图2可以看出,提篮5具有悬挂于弧形过滤网3的提篮钩10。
工作时,雨水从(左偏心)进水口1流入复合旋流过滤器的壳体6内,在流入壳体6之后,经壳体6的弧形内壁改变流向,开始旋转,由旋转产生离心力,水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一部分雨水会甩向弧形过滤网3,透过弧形过滤网3沿(右偏心)出水口2流入收集管道,一部分雨水在弧形过滤网3的作用下使水流发生改变,沿着弧形过滤网3作旋转向下运动,雨水旋转向下运动会使雨水中杂质污物落入提篮5内,底部雨水会通倾斜过滤网9上涌,在扰流斜板7作用下,降低流速,缓缓流入(右偏心)出水口2,此复合旋流过滤器设有渗透底座8,降雨结束后停留在壳体6中的雨水会逐渐渗透到土壤中,污物会停留在提篮5内,定期检查并清理提篮内污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莱多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莱多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76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