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下气雾产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7559.1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8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郑龙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龙镇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祁建国;梁挥 |
地址: | 2661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产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中增氧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纳米级气雾产生系统。
背景技术
水生动物生活在水体环境中,依靠食物和溶解氧赖以生存。如果水体环境中没有足够的溶解氧,水产物种容易患病,甚至死亡。特别是在鱼、虾、鳖、蟹高密度养殖,水中溶解氧的多少决定着水体容纳生物的密度,即使水质良好,由于喂养饲料和动物排泄物带来的大量营养和有机物质,水塘也会出现低溶氧,所以,增氧显得尤为重要,使用增氧机可以有效补充水塘中的溶解氧。
一般用水车式增氧机的池塘,上层水体很少缺氧,但却难以提供池底充足氧气。池底增氧技术正是利用了池塘底部铺设的管道,把含氧空气直接输到池塘底部,从池底往上向水体散气补充氧气,使底部水体一样保持高的溶解氧,防止底层缺氧引起的水体亚缺氧。
普遍使用的增氧模式是底部增氧系统通过罗茨鼓风机,经(气石,曝气板,纳米管等统称空气分散器)分散器将空气输入池塘水体中,气泡破裂,将氧气弥散入水中,达到增氧的效果。增氧效果的好坏取决于终端分散器的好坏,出的气泡越微细增氧效果越好反之越差。充气作用,使水体上下垂直运动,水体表层光合作用产生的丰富的溶解氧输入到池塘的底层,迅速提高底层水体的溶解氧水平。溶解氧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池塘的氧化反应,加快池底有机物的分解,有效降低硫化物、亚硝酸盐、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达到防病和立体利用养殖水体的效果,促进营底层生活的对鱼,虾、梭子蟹、河蟹以及贝类、甲鱼等养殖动物的生长效果。但是,通过罗茨风机经充气管将空气输入池塘水中,需要24小时运转罗茨风机(耗电),输出的风为热风,输入水中耗氧,增氧效果不明显,输入水中的空气没有经过过滤,容易将有害细菌带入水中,增加鱼病的危险(须打鱼药),即耗电且有风险。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管增氧技术已经日渐成熟,采用“PVC”塑料 管为通气总管,通过变径连接到高分子微孔纳米气雾分散器上,利用池塘底部铺设的管道,在水面的底部产生一条“V”型雾化型气泡流,把含氧空气直接输到池塘底部,从池底往上向水体补充氧气,使底部水体一样保持高的溶解氧。而且,被污染的水得到净化,水产物种的免疫力也大大提高,繁殖速度也有显著的效果,而且养殖成本比常规养殖增产10%至15%,成本减少5%至10%。但是因纳米气雾分散器的气孔较大,实际产出的气达不到微纳米气雾状,也不是最理想的增氧工具。
另外,现有的增氧模式用氧气塔(或液氧罐)将液态纯氧通过分散器输入养殖水池中,达到增氧目的。但成本高,运输很不方便,损耗大。而且,目前市面最好的分散器为陶瓷板分散器,需要在0.15-0.2MPa下才能正常出气,具体使用时氧气损耗很大,压力要求高,成本很高,养殖成本增大。所以这种模式用在工厂化养殖比较多。
现有技术中,纳米微小气泡用多层构造物包括通过物理延伸法制造的微小多孔性膜,微小多孔性膜气孔率为10%-80%,平均气孔大小为0.01-2um。该微小多孔性膜能够将一定压力的空气制造成50-500nm的微小空气泡沫。然而,在面积较大的水域,需要气体的压力很大,才能满足需求,这样就加大了对氧气机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气雾产生系统,可以用低压节能型制氧机和空压机情况下,为水下提供微纳米级的气雾,使得水中具有更高浓度的溶解氧。
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下气雾产生系统,该系统包括气源站、控制装置、气雾管网、管道,其中:气雾管网由多个气雾分散器构成,气雾分散器为中空圆柱管,包括左底座、右底座、圆柱管体、腔体、进气管以及外包膜,外包膜沿着圆柱管体的外径,紧紧覆盖在圆柱管体外层,外包膜从最外层到最内层依次为鱼线网层、无纺布层、微纳米膜层和基层,气雾分散器的管体的顶部沿着轴线方向平行设置一条或两条凹槽,凹槽中心设置与腔体相贯通的出气孔,从进气管进入腔体的气体,通过出气孔在凹槽中均匀扩散并透过外包膜产生微纳米气雾。
该气雾分散器的管体的下半部扣合一半圆弧状的圆弧套,用于阻止气体从气雾分散器的下半部泄露。
该气雾分散器产生微纳米气雾的最小大气压数值为0.01-0.05Mpa。
该微纳米膜层为干式延伸的微纳米膜,该微纳米膜层的气孔率为5-50%,厚度为6-40微米,平均气孔大小为0.003-1纳米。
该圆柱管体的两端与左底座、右底座螺纹连接,左底座为密封套,右底座中央设置有进气口,连接与管道相连通的进气管。
该凹槽的深度为管体管壁厚度的1/4—1/2,凹槽的长度小于管体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龙镇;,未经郑龙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75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鱼类疫苗注射用的连续自动注射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烟草废料处理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