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弧棱形瓦斯抽放钻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7288.X | 申请日: | 2013-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6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田召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召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E21B17/042;E21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7000 河南省平顶山***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弧 瓦斯 钻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弧棱形瓦斯抽放钻杆。
背景技术
在高瓦斯煤矿的开采过程中,按照“先抽后采”的原则,必须先进行瓦斯抽放,而瓦斯抽放过程中都要使用钻杆。一般情况下,棱形钻杆比圆形钻杆打的快,打的直,排渣好,如使用薄壁管加工成杆体,就需要再加工螺母连接头和螺栓连接头与杆体进行焊接,这样钻杆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在焊接部位断裂。如使用特厚壁管加工而成,可以避免焊接工艺,增加杆体的强度,但大大增加了材料成本和搬运难度。如使用稍厚的钢管加工而成,其螺母连接头的强度就差,如何既节约成本,减少搬运难度,又增加杆体强度,是目前瓦斯抽放钻杆的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可有效地增加螺母连接头、螺栓连接头与杆体连接部位的强度,降低连接部位损坏几率,又不影响钻渣排放的圆弧棱形瓦斯抽放钻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弧棱形瓦斯抽放钻杆,包括杆体、螺栓接头、螺母接头,所述的螺栓接头、螺母接头上铣有与杆体两个圆弧棱之间的平面平行且与杆体棱数相同的出渣面,钻杆两端任意两个圆弧棱之间的平面到出渣面之间均铣有一过渡面,该过渡面的旋转半径自杆体中间向外端呈由小到大的渐变。
上述圆弧棱形瓦斯抽放钻杆,螺栓接头、螺母接头的内端部设有与螺栓接头、螺母接头连为一体的焊接接头,焊接接头的外径与杆体内壁的最小旋转直径相同。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螺栓接头、螺母接头上铣有与杆体两个圆弧棱之间的平面平行且与杆体棱数相同的出渣面,钻杆两端任意两个圆弧棱之间的平面到出渣面之间均铣有一过渡面,该过渡面的旋转半径自杆体中间向外端呈由小到大的渐变。这样可以增加连接部位的螺栓接头根部的径向厚度和螺母接头的径向壁厚,不仅节约了杆体的材料成本,而且也有效地增加了瓦斯抽放钻杆的整体强度,避免钻杆在使用过程中,其连接部位的断裂。同时,也不影响钻渣从两个圆弧棱之间排出。采用螺栓接头、螺母接头的内端部设有焊接接头,可以进一步增加摩擦焊接的强度,使焊接部位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示意图
图中标记:1-螺栓接头 2-过渡面 3-焊渣结合部 4-杆体 5-焊接接头6-螺母接头 7-出渣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圆弧棱形瓦斯抽放钻杆,包括杆体4、螺栓接头1、螺母接头6,所述的螺栓接头1、螺母接头6上铣有与杆体4两个圆弧棱之间的平面平行且与杆体棱数相同的出渣面7,钻杆两端任意两个圆弧棱之间的平面到出渣面7之间均铣有一过渡面2,该过渡面2的旋转半径自杆体中间向外端呈由小到大的渐变。
所述的螺栓接头1、螺母接头6的内端部3设有与螺栓接头1、螺母接头6连为一体的焊接接头5,焊接接头5的外径与杆体4内壁的最小旋转直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出渣面7的最小旋转半径大于两个圆弧棱之间平面的最小旋转半径,钻渣自两个圆弧棱之间的平面经过渡面2、出渣面7和钻孔壁之间的空隙排出,既有效地增加了连接部位的强度,又能使排渣顺畅。在摩擦焊接过程中,焊渣进入焊接头5与钻杆4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焊渣结合部3,从而又大大增加了焊接部位的焊接强度。
使用和其它棱形瓦斯抽放钻杆的使用方法相同。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召,未经田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72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