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冷转内冷刀柄装置及切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6428.1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2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熊伟强;陈志权;梁瑞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安默琳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1/10 | 分类号: | B23Q11/10;B23Q3/00;B23B51/0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李玉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万江区万江社区莞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冷转内冷 刀柄 装置 切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切削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冷转内冷刀柄装置及切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切削加工技术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大量使用带有内冷出水孔的刀具。但是该刀具有一个比较严重的缺陷,所使用的机床必须带有内冷机构,且内冷机构工作状态要时刻能保证稳定、良好。目前机械加工的机床,大部分只带有外冷机构,而没有内冷机构,不能使用内冷刀具;有的机床虽然带有内冷机构,但是使用时不稳定,会出现内冷水压不足,内冷出水量少,甚至出现内冷不出水的情况,从而导致机床不能正常使用,甚至不能使用该内冷刀具,大大降低了生产加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外冷转内冷刀柄装置及切削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且加工效率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外冷转内冷刀柄装置,包括刀柄,刀柄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安装刀具的装夹孔,所述刀柄开设有进液通道,进液通道与所述装夹孔连通,该刀柄装置还包括一转换装置,所述刀柄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转换装置内,转换装置内开设有供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通道,冷却通道与所述进液通道连通。
其中,所述进液通道的出液端连接有用于抵紧刀具的调节杆,调节杆分别与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装夹孔连通。
其中,所述调节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第二杆体螺纹套接于第一杆体外,第一杆体与所述进液通道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杆体的顶部设置有密封垫。
其中,所述刀柄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进液通道,至少两个所述进液通道相互连通。
其中,所述装夹孔外套设有止水夹头,止水夹头顶部套设有止水螺帽,止水螺帽和所述刀柄螺接。
其中,所述转换装置包括轴承、挡圈和环套在刀柄外的座体,座体的环套周面开设有环形腔体,环形腔体分别与所述冷却通道和所述进液通道连通,座体的环套周面还开设有凹腔,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凹腔内,轴承的内圈与所述刀柄紧固连接,所述挡圈与所述座体抵接且固定于所述刀柄外壁,所述挡圈轴向定位所述座体。
其中,所述转换装置还包括有密封圈,所述座体的环套周面还开设有凹槽,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轴承的轴向端面与所述凹槽壁面之间。
其中,所述转换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机床的定位块,定位块与所述座体连接。
一种外冷转内冷切削装置,包括一刀具,以及所述的外冷转内冷刀柄装置,所述刀具安装于所述刀柄的装夹孔,所述刀具开设有与所述装夹孔连通的内冷却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时,冷却介质通过转换装置的冷却通道进入刀柄的进液通道,然后进入装夹孔从而实现装夹的刀具的不间断冷却,可以及时地降低刀具上的温度,降低刀具的磨损,避免刀具折断,提高效率及加工精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不会影响机床的正常加工,并能够正常使用内冷刀具,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刀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刀柄 11——装夹孔
12——进液通道 2——转换装置
21——冷却通道 22——轴承
23——挡圈 24——座体
241——环形腔体 25——密封圈
26——定位块 3——调节杆
31——第一杆体 32——第二杆体
33——密封垫 4——止水夹头
5——止水螺帽 6——刀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外冷转内冷刀柄装置,包括刀柄1,刀柄1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安装刀具6的装夹孔11,所述刀柄1开设有进液通道12,进液通道12与所述装夹孔11连通,该刀柄装置还包括一转换装置2,所述刀柄1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转换装置2内,转换装置2内开设有供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通道21,冷却通道21与所述进液通道12连通。
其中,所述进液通道12的出液端连接有用于抵紧刀具6的调节杆3,调节杆3分别与所述进液通道12和所述装夹孔11连通。其中,所述装夹孔11外套设有止水夹头4,止水夹头4顶部套设有止水螺帽5,止水螺帽5和所述刀柄1螺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安默琳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安默琳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64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米霉素的含量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印花机及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