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精密研磨抛光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5553.0 | 申请日: | 2013-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2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徐田;陈峰;张徐佳;姜志东;陈策;黄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晨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7/00 | 分类号: | B24B37/00;B24B37/005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高文迪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精密 研磨 抛光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研磨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研磨精度高的全自动研磨抛光设备。
背景技术
国内现有的精密研磨抛光机,在工件磨削时大都是靠夹持机构将工件送进到磨削轮上进行研磨,在送进时进给量控制精度不高,样品极易磨偏,磨削量也不易控制。国外报道的精密研磨抛光机,磨削轮采用可升降机构或者采用弹簧加压装置调节磨削轮与工件之间的压力,研磨量也不能精确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给量可控,研磨精度高的全自动研磨抛光设备。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全自动精密研磨抛光设备,包括研磨机构和固定研磨机构的工作台,其中,所述研磨机构包括一组固定磨削轮和一组活动磨削轮,在固定磨削轮和活动磨削轮之间设有承载工件的托板,所述活动磨削轮设在工作台上的精密滑台上并通过PLC控制的伺服电机进行纵向传动进给。
上述的一种全自动精密研磨抛光设备,所述固定磨削轮和活动磨削轮上设有走向与工件进给方向相反的螺旋式凹纹线。
上述的一种全自动精密研磨抛光设备,所述活动磨削轮的轴线和固定磨削轮的轴线之间呈1至5度的夹角。
上述的一种全自动精密研磨抛光设备,所述固定磨削轮和活动磨削轮上的螺旋式凹纹线的宽度和深度均为0.1mm~0.9mm,相邻凹纹线的间距为1mm~4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设备通过一组由PLC控制的伺服电机驱动活动磨削轮与固定磨削轮相互配合对工件进行补偿修整,实现了活动磨削轮进给量的精确自动控制,进给量可精细到0.1mm,避免了人工手动进给造成的磨削偏差。另外通过在两组磨削轮上设置走向与工件进给方向相反的螺旋式凹纹线,使得工件在磨削轮的带动下可自动往前送进,螺旋式凹纹线独特的结构设计使得磨削轮在磨削时研磨更加精细,可达到圆度0.1微米,尺寸精度1微米的级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中:1-固定磨削轮、2-活动磨削轮、3-工件、4-托板、5-螺旋式凹纹线、11-工作台、21-精密滑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全自动精密研磨抛光设备,包括研磨机构和固定研磨机构的工作台11,其中,所述研磨机构包括一组固定磨削轮1和一组活动磨削轮2,固定磨削轮1和活动磨削轮2均采用铜质材料制作,在固定磨削轮1和活动磨削轮2之间设有承载工件3的托板4,磨削时两组铜质磨削轮对托板4上的工件3形成夹持,共同担任磨削与控制工件旋转的工作,活动磨削轮2设在工作台11上的精密滑台21上并通过PLC控制的伺服电机进行纵向传动进给。精密滑台21上设有刻度单位为0.1mm级的刻度指示,PLC通过控制指令控制伺服电机转动相应的角度,带动与伺服电机动力输出轴啮合的活动磨削轮2纵向传动,实现进给量的精确可控。
为达到同步送进工件3并对工件3进行精细研磨的目的,固定磨削轮1和活动磨削轮2上设有走向与工件3进给方向相反的螺旋式凹纹线5,在活动磨削轮2转动时,通过活动磨削轮2上走向与工件3进给方向相反设置的螺旋式凹纹线5的反向推动,可带动工件3向进给方向行进,该螺旋式凹纹线5的宽度和深度均为0.1mm~0.9mm,相邻凹纹线的间距为1mm~4mm,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螺旋式凹纹线5的宽度和深度均为0.5mm,相邻凹纹线的间距为2mm。在磨削工件3时,为了更好的实现工件3的轴向进给,可调整活动磨削轮2的水平倾斜角度,使其轴线与固定磨削轮1的轴线呈1至5度的微小倾角,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该倾角取2度为最适宜。在设备工作时,可在工件3上部自动滴加抛光研磨剂,抛光研磨剂与螺旋式凹纹线5共同作用,对工件3进行细致研磨,抛光研磨剂回收后,通过油泵可循环再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晨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晨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55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