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玻纤类滤料耐折性能的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4547.3 | 申请日: | 2013-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1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蔡伟龙;方国阳;罗祥波;乐世平;张静云;郑锦森;胡恭任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三维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20 | 分类号: | G01N3/2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1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纤类滤料耐折 性能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纤类滤料耐折性能的测试装置,属于无纺布制造的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玻纤类滤料具有断裂强力高、弹性系数高、吸收冲击能量大、吸水性小、耐高温、耐腐蚀性强和尺寸稳定等特性,在水泥、垃圾焚烧、燃煤电厂和金属冶金等高温烟气除尘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是玻纤存在硬而脆的钢性特点,使得滤料在加工和应用过程中,反复弯折对其中的玻纤或玻纤基布造成机械劳损,进而导致玻纤类滤料失效,因此评估玻纤类滤料的耐折性能是非常重要。
现有技术是用MIT纸板耐折试验机测试玻纤类滤料的耐折性能,但是该设备和方法根据纸板的要求设计,该技术应用在玻纤类滤料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不能同时测试多组样品,弯折角度较小;另一方面,MIT纸板耐折试验机测试样品最大尺寸为15mm*150mm,由于通过耐折测试难于将玻纤类滤料折断,需要测试其断裂强力来反应耐折性能,而测试玻纤类滤料测试样品要求50mm*300mm。因此,MIT纸板耐折试验机难于满足玻纤类滤料耐折性能的测试要求。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用于玻纤类滤料耐折性能的测试装置,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纤类滤料耐折性能的测试装置,其根据玻纤类滤料技术要求而设计,令玻纤类滤料通过一定强度的弯折破坏后,对比弯折前后断裂强力变化判断玻纤类滤料的耐折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玻纤类滤料耐折性能的测试装置,其中:包括测试平台、位于测试平台一侧的操作箱以及位于操作箱中的驱动装置;测试平台包括转动轴、偏心轴、定位架、样品夹、砝码以及支架,支架上部支撑偏心轴连接的样品夹,而定位架是配合在支架的下部,砝码是挂置于样品的下端;该转动轴一端连接偏心轴,一端是与驱动装置连接。
所述偏心轴是设置两根,而样品夹是设置于两根偏心轴之间。
所述样品夹上设有供样品穿过的定位孔。
所述定位架是包括两固定轴,样品的下端是自两固定轴之间穿过。
所述操作箱的箱体上设有开关、弯折角度、弯折次数、弯折频率等操作键。
所述弯折角度为0-360度;所述弯折次数范围为0-99万次;所述弯折频率为0-100次/min。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采用对玻纤类滤料进行高强度脉冲弯折破坏,使玻纤滤料产生机械劳损,断裂强力有明显下降,比较试样未经弯折和测试后的断裂强力,计算试样的断裂强力保持率以便对玻纤类滤料进行改良或寿命评估。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组同时测试、弯折强度高、测试时间快、操作简单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玻纤类滤料耐折性能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测试平台 11转动轴 12偏心轴 13定位架
14样品夹 141定位孔 15砝码 16支架
2操作箱
3驱动装置
4样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实施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玻纤类滤料耐折性能的测试装置,其包括测试平台1、位于测试平台1一侧的操作箱2以及位于操作箱2中的驱动装置3;测试平台1包括转动轴11、偏心轴12、定位架13、样品夹14、砝码15以及支架16,支架16上部支撑偏心轴12连接的样品夹14,而定位架13是配合在支架16的下部,以供样品4的下部穿过限位,砝码15是挂置于样品4的下端以令样品处于垂直状态;转动轴11一端连接偏心轴12,一端是与驱动装置3连接。
此偏心轴12是设置两根,而样品夹14是设置于两根偏心轴4之间,样品夹14上设有供样品4穿过的定位孔141。
此定位架13是包括两固定轴,样品4的下端是自两固定轴之间穿过,以避免样品随样品架14前后摆动。
此操作箱2的箱体上设有开关、弯折角度、弯折次数、弯折频率等操作键。所述弯折角度为0-360度;所述弯折次数范围为0-99万次;所述弯折频率为0-100次/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三维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三维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45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