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灭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4346.3 | 申请日: | 2013-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1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军;王军;安建珍;严明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韩光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9/34 | 分类号: | H01H9/3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87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转换开关 电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灭弧装置,尤其是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灭弧装置,属于电弧灭弧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灭弧装置是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一个最为重要的部件,现有的灭弧装置通常是由第一隔弧板1、第二隔弧板3以及灭弧栅2组合而成,如图1所示。第一隔弧板1、第二隔弧板3与灭弧栅2间通过卡孔及条形卡槽结合在一起,灭弧栅2上侧电弧喷出位置只是单层放置第二隔弧板3。当发生很大电流的电路短路时,动静触头间的产生的大量电弧,进入灭弧栅2,在灭弧栅2的片间间隙中部分电弧得到了冷却熄灭,但部分电弧继续向第二隔弧板3运动,第二隔弧板3继续进行电弧的冷却熄灭。
然而上述灭弧装置存在的问题如下:现在随着工业越来越发达,电路上的负载越来越多,电路发生短路后的故障电流也随之越来越高。假如在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因线路短路原因进行开断转换时,由于电弧为高温高能量的带电粒子,在经过灭弧室的金属灭弧栅2切割冷却后并不能完全熄,会继续向前运动,如果喷溅到外侧的电弧达到一定量的话则会引起电弧性相间短路,引起重大的生产事故。目前通常采用下述手段进行解决:在第二隔弧板3的外侧再加一层薄薄的绝缘板4,第二隔弧板3上设置若干第一隔弧通孔5,当高温电弧运动到第二隔弧板3时,由于电弧侧压力大,绝缘板4侧压力小,这样在高温电弧接触绝缘板4后,绝缘板4受力向外侧弯曲,电弧中的大量高能量的金属带电粒子就被阻挡在绝缘板4内侧,不继续向外侧喷溅,降低了产品相间电弧性短路的风险。但所述灭弧方式中也带来另外一个问题:灭弧装置的散气降压,电弧的高温性带来了灭弧装置内的高压,如果高的气压不能迅速向第二隔弧板3侧散去,会引起电弧倒吹,电弧反向进入产品内部引起更大的故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灭弧装置,其结构简单紧凑,能有效阻止电弧外喷,避免相间电弧性短路,适应范围广,安全可靠。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灭弧装置,包括由第一隔弧板形成的灭弧壳体,以及位于所述灭弧壳体内的灭弧栅与第二隔弧板;所述第二隔弧板的外侧设置第三隔弧板,所述第三隔弧板上设有若干第二隔弧通孔,第三隔弧板上的第二隔弧通孔与第二隔弧板上的第一隔弧通孔间呈交错分布。
所述灭弧栅上设有第一定位凸块及第二定位凸块,第一隔弧板上设有允许第一定位凸块嵌置的第一定位安装孔以及允许第二定位凸块嵌置的第二定位安装孔。
所述第二隔弧板与第三隔弧板均呈弧形。所述第三隔弧板的一端设置隔弧板安装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在隔弧壳体内第二隔弧板的外侧设置第三隔弧板,第三隔弧板上的第二隔弧通孔与第二隔弧板上的第一隔弧通孔交错分布,使得第一隔弧通孔与第二隔弧通孔不再同一轴向上,让进入隔弧壳体内的电弧经过灭弧栅后在第二隔弧板与第三隔弧板间形成S形的运动轨迹,能有效阻止电弧外喷。
2、本实用新型第三隔弧板上的第二隔弧通孔与第二隔弧板上的第一隔弧通孔均能够散气,在不降低灭弧装置的散气降压性能的同时还防止出现电弧反吹这一严重后果的出现,能保证了电弧进入电弧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灭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隔弧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隔弧板、2-灭弧栅、3-第二隔弧板、4-绝缘板、5-第一隔弧通孔、6-第一定位凸块、7-第二定位凸块、8-第一定位安装孔、9-第二定位安装孔、10-第二隔弧通孔、11-第三隔弧板及12-隔弧板安装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能够避免相间电弧性短路,确保灭弧装置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包括由第一隔弧板1形成的灭弧壳体,以及位于所述灭弧壳体内的灭弧栅2与第二隔弧板3;所述第二隔弧板3的外侧设置第三隔弧板11,所述第三隔弧板11上设有若干第二隔弧通孔10,第三隔弧板11上的第二隔弧通孔10与第二隔弧板3上的第一隔弧通孔5间呈交错分布。
具体地,第三隔弧板11上的第二隔弧通孔10与第二隔弧板3上的第一隔弧通孔5交错分布,使得第一隔弧通孔5与第二隔弧通孔10的轴线不再同一轴向上。所述第二隔弧板3与第三隔弧板11均呈弧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韩光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韩光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43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