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液热交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2659.5 | 申请日: | 2013-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6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沈海波;马为民;潘中海;张有平;龚上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盐三马标准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3 | 分类号: | C21D1/63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韩洪 |
地址: | 314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油液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淬火就是把加热到一定程度的热工件蘸一下介质,以达到要求,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淬火工艺在现代机械制造工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机械中重要零件,尤其在汽车、飞机、火箭中应用的钢件几乎都经过淬火处理,为满足各种零件千差万别的技术要求,发展了各种淬火工艺。常用的淬冷介质有盐水、水、矿物油、空气等。工件的淬火阶段不仅要使零件获得合理的组织,达到所需要的性能,而且要保持零件的尺寸和形状精度。淬火包括单介质淬火、双介质淬火、分级淬火、等温淬火、表面淬火、感应淬火等。其中油淬属于单介质淬火,即工件只在油液中进行淬火,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易于实现机械化,应用广泛,缺点是冷却速度小,淬透直径小,大型工件不易淬透。随着淬火操作的不断进行,油液的温度不断升高,根据工件的特性,需要将油液温度保持在一定程度上,因此需要对油液进行降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油液热交换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造简便,热交换效率高,工作稳定,能够有效地将油液温度维持在某一数值,散热性好,能够及时将热量散发,避免装置本体温度过高。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油液热交换装置,包括抽油底座、设在抽油底座上的盖板、设在盖板上的热交换箱、设在抽油底座一侧的水箱,所述热交换箱通过第一导管向油池抽取油液,通过第二导管向油池排油,所述水箱通过第三导管将低温水输入热交换箱,通过第四导管将高温水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热交换箱上设有散热栅板,从而能够及时将热量散发,避免装置本体温度过高。
作为优选,所述热交换箱上位于散热栅板外横插有若干组固定杆,从而使装置结构更加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杆采用两组,分设在热交换箱的前后端头上,从而使装置结构更加稳定。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油液热交换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造简便,热交换效率高,工作稳定,能够有效地将油液温度维持在某一数值,散热性好,能够及时将热量散发,避免装置本体温度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抽油底座1、盖板2、热交换箱3、水箱4、第一导管5、第二导管6、第三导管7、第四导管8、散热栅板9、固定杆1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油液热交换装置,包括抽油底座1、设在抽油底座1上的盖板2、设在盖板2上的热交换箱3、设在抽油底座1一侧的水箱4,所述热交换箱3通过第一导管5向油池抽取油液,通过第二导管6向油池排油,所述水箱4通过第三导管7将低温水输入热交换箱3,通过第四导管8将高温水排出,所述热交换箱3上设有散热栅板9,所述热交换箱3上位于散热栅板9外横插有若干组固定杆10,所述固定杆10采用两组,分设在热交换箱3的前后端头上。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抽油底座1、盖板2、热交换箱3、水箱4、第一导管5、第二导管6、第三导管7、第四导管8、散热栅板9、固定杆10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盐三马标准件有限公司,未经海盐三马标准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26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