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复位型压电半主动摩擦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2600.6 | 申请日: | 2013-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4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朱军强;王社良;朱熹育;展猛;赵歆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1/98 | 分类号: | E04B1/9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位 压电 主动 摩擦 阻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服务于抗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复位型压电半主动摩擦阻尼器。
背景技术
传统结构抗震体系主要是从结构自身出发,通过加大构件截面尺寸,提高构件材料强度来增加结构的刚度,或者依靠某些附加构件的破坏来消耗和储存能量,从而达到提高抵御地震作用的能力,这种做法既增加了经济投入,抗震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普通摩擦阻尼器一般是基于被动控制进行消能减震。为大震作用下设置的普通摩擦阻尼器,在小震作用下由于力较小,活塞不能滑动,所以不能起到耗能减震作用;反之,小震作用下的摩擦阻尼器,在大震作用下减震能力不够,也达不到预想的结果;由于没有复位功能,不能循环使用,每次地震后都需重新调节或更换,从而也增加了经济成本和工作的复杂性。
自复位型压电半主动摩擦阻尼器基于压电陶瓷驱动器的逆压电效应,通过施加电压使压电陶瓷驱动器产生形变,从而改变摩擦接触面上的正压力来实时改变阻尼器的摩擦力,达到对结构进行半主动控制的目的。基于弹簧的复位功能,阻尼器可以多次循环使用,从而达到高效和经济的效果。
我国专利号为CN 101250909A的专利公布了一种压电摩擦智能阻尼器,但预压力施加不方便;其次,没有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保护压电陶瓷驱动器,压电陶瓷驱动器易侧向受力发生剪切破坏;同时,初始预压力与压电陶瓷驱动器施加压力不是叠加的关系,出力效果不理想。
专利号为ZL 2012 2 0633674.1的专利公布了一种压电半主动摩擦耗能器,虽然对上述阻尼器有了大的改进,但没有考虑活塞滑动时,压电陶瓷驱动器的导线处理问题,且没有复位功能,无法循环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复位型压电半主动摩擦阻尼器,具有自复位,重量轻,控制系统简单,输入能量小而出力大等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自复位型压电半主动摩擦阻尼器,包括由顶盖6和小箱10组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筒4,套筒4的一端设置在位于小箱10底面上的底座7上,另一端设置在顶盖6底面下的顶座8下方且与顶座8间留有一定空隙,压电陶瓷驱动器3设置于套筒4中,压电陶瓷驱动器3的两端均设有垫片2,顶盖6上设置有用于施加预压力的预紧螺钉1,位于小箱10一侧的平衡拉杆12穿过挡板11与套筒4的侧壁连接,连接拉杆9通过六角螺母15固定于小箱10的该侧侧壁,位于小箱10另一侧的作动拉杆5穿过小箱10侧壁与套筒4的侧壁连接,平衡拉杆12和作动拉杆5上均设置有复位弹簧13。
所述小箱10左右两侧侧壁各有一条狭长孔槽以及用来固定挡板11的固定螺钉。
所述套筒4的数量有多个,平衡拉杆12和作动拉杆5分别与两端的套筒4的侧壁连接。
所述挡板11中间留有圆形孔洞以使平衡拉杆12穿过,同时用来限制复位弹簧13的位置和改变阻尼器的量程。
所述复位弹簧13长度比阻尼器量程略长。
所述平衡拉杆12的轴线方向与套筒4轴线方向垂直。
所述套筒4内部为圆形通道,压电陶瓷驱动器3与套筒4的内侧壁间留有空隙。
所述垫片2置于套筒4中压电陶瓷驱动器3的上下端部并与顶座8和底座7接触。
所述平衡拉杆12、顶座8、底座7、垫片2以及套筒4构成阻尼器的活塞机构,该活塞机构的高度略高于外壳净高,从而可以通过调节顶盖6上的预紧螺钉1使得活塞机构与外壳间产生预压力,得到所需的摩擦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小箱侧壁上留有狭长孔洞,在活塞滑动时压电陶瓷驱动器的导线跟着一起滑动,避免了导线被拉断的风险。
2,活塞具有复位功能,可以在地震中多次循环使用。
3,压电陶瓷驱动器受到套筒的保护,不易发生剪切破坏。
4,阻尼器输入能量小而出力效果好,因为压电陶瓷驱动器刚度大,且垫片使压电陶瓷驱动器端部受力均匀,约束效果更好。
5,控制系统简单,通过简单调整预紧螺钉即可达到所需的预压力,且与压电陶瓷驱动器的压力是叠加的关系。
6,平衡拉杆穿过挡板滑动左右自由滑动,保证了阻尼器活塞的受力方向与小箱外壳的水平轴线平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阻尼器总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阻尼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26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油泵喷嘴总成
- 下一篇:一种淀粉原料破碎多道沉淀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