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泥厂高温炉体的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2002.9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4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吴金星;聂要辉;吴双;周国辉;康镇伟;屈乐建;刘晓;黄祎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泥厂 高温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弃热能回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泥厂高温炉体的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水泥生产大国,据中国水泥协会统计,2004年,我国水泥产量为9.4亿吨,约占全球水泥总产量的40%。但我国水泥工业却“大而不强”,突出问题是耗能高、污染重。
在能源消耗方面,我国吨水泥的平均综合煤耗约为159kg(标准煤),而国际先进水平约为110kg,仅此一项,我国水泥工业每年多消耗的煤炭约为5000万吨。
在水泥厂的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水泥的煅烧过程。在煅烧过程中,高温旋转炉体表面温度可以达到近800°C,据粗略估算,单位长度的炉体的辐射能量高达580.700MJ/h。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这些能量全都以辐射传热和少量对流换热的形式扩散到周围环境中,从而造成这部分能量的浪费,同时造成对环境的热污染。
综上所述,设计一种将水泥厂高温炉体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的装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节能途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水泥厂高温炉体的余热回收装置,能够在不影响高温炉体转动的情况下进行余热回收,减少热能耗散,降低对周围环境的热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水泥厂高温炉体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从内向外依次罩在高温炉体外表面的集热装置、反射层和保温层,集热装置与高温炉体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30mm~18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热装置为均匀排布在所述高温炉体外面的U型集热管,U型集热管包括基底层和铺设在基底层外表面的吸收涂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底层采用316L不锈钢管,所述吸收涂层包括从基底层的外表面向外依次铺设的红外反射层、高金属含量金属陶瓷层、低金属含量金属陶瓷层和减反射层,U型集热管内有流动水,U型集热管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U型集热管的进水口位于出水口的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温层包括钢管Ⅰ、套在钢管Ⅰ外面的钢管Ⅱ以及夹设在钢管Ⅰ和钢管Ⅱ之间的绝热层,所述反射层为涂布在所述钢管Ⅰ内表面的硅酮树脂涂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首先通过集热装置对高温炉体周围的余热进行回收,然后通过反射层将从集热装置间隙散出去的辅射能反射回来继续被集热装置的另一侧吸收,提高对辐射能的利用效率并减少集热装置的热偏差,延长使用寿命,最后通过保温层隔绝其内侧与周围空气的对流换热并更大程度地减弱辐射热量的散失,最终实现在不影响高温炉体转动的情况下进行余热回收、减少热能耗散、降低对周围环境的热污染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半剖图。
图2是集热装置与高温炉体的位置关系图。
图3是U型集热管的横剖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U型集热管的水流方向示意图。
图6是保温层的横剖图。
图中:1、高温炉体 2、集热装置 3、反射层 4、保温层 5、出水口 6、进水口 21、基底层 22、吸收涂层 221、红外反射层 222、高金属含量金属陶瓷层 223、 低金属含量金属陶瓷层 224、减反射层 41、钢管Ⅰ 42、钢管Ⅱ 43、绝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看附图1和2,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包括从内向外依次罩在高温炉1外表面的集热装置2、反射层3和保温层4,集热装置2与高温炉体1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30mm~180mm。
单独参看图3,所述集热装置2为均匀排布在所述高温炉体1外面的U型集热管,U型集热管包括基底层21和铺设在基底层21外表面的吸收涂层22。
同时参看图4和5,所述基底层21采用316L不锈钢管,所述吸收涂层22包括从基底层21的外表面向外依次铺设的红外反射层221、高金属含量金属陶瓷层222、低金属含量金属陶瓷层223和减反射层224,U型集热管内有流动水,U型集热管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6和出水口5,所述U型集热管的进水口位于出水口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20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光谱点验钞机多层次睡眠模式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暗码遥控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