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工机床上的滑枕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1693.0 | 申请日: | 2013-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2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黄美发;胡汝凯;张奎奎;肖威;邱彪;龚鑫;孙永厚;匡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Q1/01 | 分类号: | B23Q1/01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刘梅芳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机床 部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工机床上的滑枕部件。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机械制造业也有着飞速的发展,大多数行业领域对关键零部件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一些加工机床能有更好的加工精度。滑枕是加工机床的关键零部件,目前加工机床上的滑枕存在着以下缺陷:(1)结构上都是方滑枕,这种结构从热变形的角度上讲不是热对称结构,这使得滑枕热变形对加工机床的加工精度影响增大;(2)滑枕内的主轴都是由外部电机经减速箱来带动其进行转动,这种传统的机械传动方式也会对机床的加工精度产生消极影响;(3)由于滑枕外部装有电机和减速箱,这使得滑枕部件的中心偏离了滑枕的几何中心,进而使得机床在工作时,滑枕的热—结构耦合变形加大。这些缺陷都会影响刀具的定位精度,进而降低加工产品的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工机床上的滑枕部件,用以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加工机床上的滑枕部件,包括滑枕、滑枕座、夹套,所述滑枕为轴向中空的圆柱体,所述滑枕座有一圆弧型凹面,滑枕与滑枕座的圆弧型凹面滑动配合连接,所述夹套布置于滑枕的一端。
所述滑枕部件还包括主轴、旋转驱动机构。主轴为轴向中空的圆柱体,布置于滑枕的轴线上,主轴的一端与夹套连接,主轴的另一端与旋转驱动机构连接。
所述滑枕部件还包括顶杆和直线驱动机构。顶杆布置于主轴内的轴线上,顶杆的一端与直线驱动机构连接,顶杆的另一端连接夹套,直线驱动机构安装在滑枕上。
所述滑枕部件还包括滑枕盖、轴承、联轴器。轴承的内圈固定在主轴上,滑枕盖嵌入在滑枕的基体中,滑枕盖与滑枕的基体共同固定轴承的外圈,联轴器布置在夹套和主轴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采用圆滑枕结构,这种结构能够克服非热对称结构滑枕的热变形对机床的加工精度带来的影响。
(2)采用力矩电机直接驱动滑枕内的主轴,能够减小需要减速箱的传统机械传动方式带来的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3)由于没有减速箱,使得滑枕部件整体上呈现一种几何对称结构,能够减小滑枕的热—结构耦合变形,提高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加工机床上的滑枕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加工机床上的滑枕部件的外观示意图。
图3是加工机床上的滑枕部件中的滑枕及滑枕座外观示意图。
附图中:1.滑枕座;2.滑枕;3.夹套;4.联轴器;5.主轴;6.顶杆;7.力矩电机;8.滑枕盖;9.液压缸;10.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加工机床上的滑枕部件,包括滑枕座1、滑枕2、夹套3、联轴器4、主轴5、顶杆6、力矩电机7、滑枕盖8、液压缸9、轴承10。滑枕座1有一圆弧型凹面,滑枕2为轴向中空且有若干中空腔室的圆柱体,滑枕2与滑枕座1的圆弧型凹面滑动配合连接,滑枕2在滑枕座1内部直线移动。夹套3安置于滑枕2的一端,夹套3的一端安装刀具,其另一端通过联轴器4与主轴5连接。主轴5为轴向中空的圆柱体,布置于滑枕2的轴线上,主轴5上装配有旋转驱动机构,本实例采用直驱电机7,该力矩电机7安装在滑枕2上,直接驱动主轴5旋转进而通过联轴器4带动夹套3一端的刀具旋转来实现切削运动。在主轴5的另外一端安装有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布置在滑枕2上,直线驱动机构可以是直线电机、气缸或液压缸,本实例采用液压缸9,液压缸9工作时,向左推动主轴5内的顶杆6,顶杆6推动夹套3以完成换刀工作。
所述轴承10的内圈固定在主轴5上,滑枕盖8与滑枕2共同固定轴承10的外圈。所述滑枕盖8嵌入在滑枕2的基体中,通过轴承10与滑枕2构成对主轴5的支撑作用,滑枕盖8与滑枕2之间用螺钉连接。
所述滑枕部件的外形设计成圆柱形,左右完全对称,前后除了少数工艺特征外也都是对称的,所以基本上实现了热对称结构。主轴直接由力矩电机驱动,减少了机械传动链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相比于现有的滑枕部件,所述滑枕部件的重心与几何形心重合,减小了工作时的热—结构耦合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16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腐蚀环境下的聚四氟乙烯滑动轴承
- 下一篇:一种自动脱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