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分体结构的司机室空调机组构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1031.3 | 申请日: | 2013-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16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曹艳华;刘文波;徐峻;邓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27/00 | 分类号: | B61D27/00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益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1 | 代理人: | 余岩 |
地址: | 13006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分体 结构 司机 空调 机组 构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应用于司机驾驶室的城际轨道动车组内的分体式司机室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司机室空调机组采用的是卧式分体结构空调机组,蒸发单元安装在司机室与客室交接的车顶区域,整个蒸发单元位于乘客的活动区域,冷凝单元安装在靠近塞拉门口处的车辆底架下方。冷媒管将蒸发单元和冷媒单元连接起来,在车上焊接完成,最终组成整个空调系统,为司机室输送新鲜空气和实现制冷、加热等功能的环境舒适性调节。
现有的司机室空调机组位于车辆顶部,距离驾驶员和乘客座椅区域较近,其风机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对驾驶员或乘客活动区域的环境有一定影响。由于司机室空间额外狭小,机组以缩小空调机组的体积来适应有限的安装空间。而空调机组体积变小的同时,必然导致加热、制冷能力也会相应的降低,从而导致司机室空调机组余量小,无法满足极端天气情况的需要。分体式空调的冷媒管路是车上焊接的,焊接管路较长,管路跨越的设备较多,存在泄露隐患的连接点多,焊接困难,可靠性差。另外机组排水管路较长,排水泄露的隐患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高效利用车内空间,设计出一种打破传统思路,具备足够参数余量的立式空调机组,在极端运用条件下也能为动车组司机提供舒适的环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式分体结构的司机室空调机组构成,其特征在于:立式蒸发单元位于车上,安装于观光区间壁内的组合支架上,冷凝单元吊装于车体底架下方,组合支架下方固定冷媒管,新、回风道和送风道安装在立式蒸发单元的顶部,下端与蒸发单元连接,上端与车顶供风道连接,新、回风道为新风与回风组合的一体式风道。
本实用新型立式蒸发单元位于车上,安装于远离司机室的观光区间壁内的组合支架上,一方面可以避免蒸发单元与车体直接接触产生振动,一方面由于蒸发单元位于组合支架上方,距离底架有一定的高度,此高度差有利于机组冷凝水的排放,不会产生回流现象。冷凝单元吊装于车体底架下方,一方面可以避让车上空间,车下有利于冷凝单元的安装、维修,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降低其工作时冷凝风机产生的噪音对车上乘客的影响。新、回风道和送风道安装在立式蒸发单元的顶部,下端与蒸发单元连接,上端与车顶供风道连接,将气流输送到需要的区域。新、回风道为新风与回风组合的一体式风道,具有新风与回风输送功能兼备的风道结构。此立式分体结构的司机室空调机组已经在CRH380CL动车组上安装使用,充分利用车内空间,制冷能力有足够的设计余量。和同级别的动车组相比,此机组的制冷量增加了3kW。此机组工作噪音低,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检修及更换,在夏季炎热的工况下能有效地满足司机室空调舒适性需求。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立式蒸发单元1位于车上,安装于观光区间壁内的组合支架4上,冷凝单元3吊装于车体底架下方,组合支架下方固定冷媒管2,新风道5、回风道6和送风道7安装在立式蒸发单元的顶部,下端与蒸发单元连接,上端与车顶供风道连接,新、回风道为新风与回风组合的一体式风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10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