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漏斗粘度计和密度计测定装置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0565.4 | 申请日: | 2013-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9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生;王宝田;何兴华;张海青;郭祥鹃;王劲松;李云贵;朱凤梅;宋东旭;高军红;汤会敏;王振岭;杜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06 | 分类号: | G01N11/06;G01N9/0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罗文远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斗 粘度计 密度计 测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井施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漏斗粘度计和密度计测定装置箱。
背景技术
钻井液漏斗粘度计,是一种用于日常测量钻井液漏斗粘度的仪器,采用API标准制造,记录从漏斗中流出一定量的钻井液所需的时间来作为钻井液的漏斗粘度值。
钻井液密度计,采用杠杆平衡原理,是用于测定钻井液的密度及其他均质液态物质密度的专用仪器。
钻井施工中,操作人员主要在钻井液循环罐上使用这两种仪器,漏斗粘度计量杯和密度计杯盖掉入循环罐开口的失误时有发生。严重时,堵塞泥浆泵,引起活塞、缸套、凡尔和凡尔座损坏,甚至发生人身伤害。造成实验延期和经济的双重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漏斗粘度计和密度计测定装置箱,把漏斗粘度计和密度计装在一个箱体内,方便操作,消除配件掉落的安全隐患。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马氏漏斗支架、底座、箱盖、箱体、连体支架,所述的箱体内的一侧安装马氏漏斗支架,另一侧安装连体支架和底座;在所述的马氏漏斗支架上固定马氏漏斗,马氏漏斗的下方通过连体支架的一端固定量杯,连体支架的另一端固定不锈钢量杯和密度计,连体支架安装在底座上。
上述的马氏漏斗支架上设有固定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把能把漏斗粘度计和密度计拿到循环罐上进行测量,并把漏斗粘度计和密度计固定在箱体内操作进行测量,一个人能独立操作,操作方便,防止漏斗粘度计量杯和密度计杯盖丢失。可供煤炭、地质、石油、勘探等部门现场和实验室来测量钻井液的漏斗粘度和密度的装置。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中:马氏漏斗1、马氏漏斗支架2、量杯3、不锈钢量杯4、密度计5、底座6、箱盖7、箱体8、连体支架9、固定锁10。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包括马氏漏斗支架2、底座6、箱盖7、箱体8、连体支架9,所述的箱体8内的一侧安装马氏漏斗支架2,另一侧安装连体支架9和底座6;在所述的马氏漏斗支架2上固定马氏漏斗1,马氏漏斗1的下方通过连体支架9的一端固定量杯3,连体支架9的另一端固定不锈钢量杯4和密度计5,连体支架9安装在底座6上。
其中,马氏漏斗支架2上设有固定锁10,可以实现支架的升降。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1、仪器箱的箱体置于坚硬平面上,打开箱盖;提升马氏漏斗支架,开槽处钢珠弹出,固定箱盖;将漏斗挂在支架上,保持竖直、牢固;将量杯置于漏斗出口下方,用手指堵住漏斗出口;将量杯置于漏斗出口下方,用手指堵住漏斗出口后,用不锈钢量杯取钻井液,向漏斗内缓慢注入钻井液;待钻井液全部注入满漏斗至滤网底部后。移开手指并同时启动秒表,使漏斗内的钻井液流入量杯中,待钻井液面至杯沿时,用手指堵住漏斗出口,同时停表并记录秒表显示时间。
2、调节密度计底座上水准泡处于中心位置;再将密度计安放到底座上,密度计处于待测状态;取下杯盖向密度计钻井液杯中注满所要测定的钻井液,轻轻旋转,除去气泡,盖严杯盖,擦干杯及杯盖外表面,将密度计外表面及杯上多余的钻井液擦拭干净;再将刀口轻轻放置在刀承上,缓慢移动游码,使杠杆主尺上水准泡处于中间位置,读取游码左侧边所对的刻线,就是所测钻井液的密度值。
可以把能把漏斗粘度计和密度计拿到循环罐上进行测量,并把漏斗粘度计和密度计固定在箱体内操作进行测量,一个人能独立操作,操作方便,防止漏斗粘度计量杯和密度计杯盖丢失。可供煤炭、地质、石油、勘探等部门现场和实验室来测量钻井液的漏斗粘度和密度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技术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05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