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钻孔限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9604.3 | 申请日: | 2013-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16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启;魏京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7/00 | 分类号: | B23B47/00;B23Q1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曲艳 |
地址: | 266111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孔 限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孔限位装置,尤其适用于需严格控制钻孔深度工况的一种钻孔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制造行业中需控制钻孔深度时,多使用在钻头上粘贴标记或加套筒的方式。在钻头上粘贴标记的方式受施工者经验影响较大且精确度偏差较大;加套筒的方式虽精确度得到提高,但可变性较差,不能满足不同钻孔深度限制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提高精确度和可满足不同钻孔深度要求的钻孔限位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钻孔限位装置,包括一个由短杆和长杆组成的呈L形的深度控制杆,所述深度控制杆的长杆上带有刻度线,所述深度控制杆的短杆与钻头的顶部接触,在所述长杆上设置有一可沿长杆滑动并可紧固的用于夹紧钻具机体的夹紧结构。
进一步,所述夹紧结构由夹紧拉杆、卡环和紧固件组成,所述夹紧拉杆的一端为带螺纹的螺柱,另一端具有一夹紧头,所述夹紧头与所述长杆连接,所述紧固件和所述卡环与所述夹紧拉杆的螺柱部分连接。
进一步,所述卡环的开口端具有两个压紧块,所述压紧块穿过所述夹紧拉杆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
进一步,所述紧固件为蝶形螺母。
进一步,所述深度控制杆中的短杆为平板状。
综上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钻孔限位装置,通过不同工况下深度控制杆刻度读数的换算,可精确实现钻头钻孔深度的预设定、保护待钻孔表面,同时增大了电(风)钻与待钻孔面的接触面积,易于精确控制钻孔深度,同时具有操作方便、控制深度可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深度控制杆1,短杆1a,长杆1b,夹紧拉杆2,夹紧头2a,螺柱2b,蝶形螺母3,卡环4,压紧块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钻孔限位装置,包括一个呈L形的深度控制杆1和一套夹紧结构。
其中,深度控制杆1由短杆1a和长杆1b组成,在深度控制杆1的长杆1b上带有刻度线,深度控制杆1的短杆与1a与钻头的顶部接触,为了便于操作,短杆1a采用平板状结构。
夹紧结构用于夹紧钻具机体,其一端套在长杆1b上,可沿长杆1b上下滑动,并可紧固在长杆1b的任意位置。
夹紧结构由夹紧拉杆2、卡环4和紧固件组成,夹紧拉杆2的一端为带螺纹的螺柱2b,另一端具有一夹紧头2a,夹紧头2a套在长杆1b上。紧固件与夹紧拉杆2的螺柱2b部分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操作,紧固件采用蝶形螺母3。卡环4的开口端具有两个压紧块5,压紧块5上具有通孔,通孔穿过夹紧拉杆2的螺柱2b部分。通过旋紧蝶形螺母3,依靠螺纹的紧固力使卡环4紧固在夹紧拉杆2上,同时使夹紧头2a紧固定在长杆1b上。
下面详细说明操作步骤:
1、在钻孔作业前,松开蝶形螺母3,将卡环4套入电(风)钻旋转头后方的机体上。
2、将深度控制杆1下拉至其前端平板状的短杆1a与钻头顶部接触,记录下此时深度控制杆1中长杆1b的刻度读数,该刻度读数可选取任意机体上标记为参照点,同时记录该参照点。
3、将上个步骤中测量的刻度数减去深度控制杆1前端短杆1a的厚度,得到深度控制杆1最前端面与钻头平齐时的刻度数,结合需控制的钻孔深度值,将该刻度数相应转化为深度控制杆1上应设定的刻度值。
4、旋紧蝶形螺母3,依靠螺纹紧固力使卡环4和深度控制杆1分别固定在机体和夹紧拉杆2上,使深度控制杆1与参考点的重合刻度为上述计算出的设定刻度值,并适当转动深度控制杆1,使之与钻头平行且与钻头行进路径无干涉。
5、进行钻孔作业,直至达到所设定的钻孔深度。
通过不同工况下深度控制杆1刻度读数的换算,可精确实现钻头钻孔深度的预设定、保护待钻孔表面,同时增大了电(风)钻与待钻孔面的接触面积,易于精确控制钻孔深度,同时具有操作方便、控制深度可变的特点。
如上所述,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96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麦仁加工工艺流程
- 下一篇:一种高速电机轴承清洁润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