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压带电警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4154.9 | 申请日: | 2013-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9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滕明茂;李华兵;赵国栋;吴孝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休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145 | 分类号: | G01R19/145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带电 警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检测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判断高压线路是否带电的高压带电警示器。
背景技术
在电力现场巡检和维护过程中,工程师经常需要检查一次线路带电状况,比较多的做法就是随身携带类似于验电笔的棒状验电器,将验电器接触到一次线路,根据氖灯有没有发光来判断线路是否带电。对于高压线路来说,近距离接触会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1年11月30日公开了授权公告号为CN202057716U的专利文献,名称是一种高电压警示器,其包括高压检测单元、显示驱动模块、LED显示器单元和电池BT1,电池BT1同时与高压检测单元、显示驱动模块、LED显示器单元连接,高压检测单元接入显示驱动模块,显示驱动模块接入LED显示器单元。此方案通过电池来供电,需要定期更换电池,并且存在电池耗尽无法正确警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安全性不够高、需要定期更换电池、维护较为繁琐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不需要通过电池或者其他线路供电、安全系数高、维护简单、成本低的高压带电警示器。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高压带电警示器,包括第一极板、第二极板、整流电路、继流电容和闪光电路,所述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平行分离设置形成取能电容,并且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与被监测的高压导线在带电时形成的电场线垂直,所述取能电容的两极分别与整流电路的两个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继流电容的两端,所述继流电容的两端还与闪光电路连接。
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构成的取能电容放置在高压导线和地极形成的电容中,高压导线带电时,生成的电场使两块极板具有不同的电压,极板输出的电流通过整流电路整流以后存储在继流电容中,当继流电容存储的电能足够大时,后续的闪光电路发光,进行警示。此方案不需要专用的供电电池,也无需外接供电线缆,只要高压导线带电即可工作,维护简单,成本低廉。工作人员在离导线较远距离即可看到闪光电路是否发光,不需要接近导线来测量,安全性高。
作为优选,所述闪光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迟滞比较器、基准源和开关管;所述基准源一端连接继流电容负极,另一端连接迟滞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迟滞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继流电容的正极,迟滞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管的控制端;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输出端连接继流电容的负极;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继流电容的正极。
现有的一些方案中,采用的是警示灯常亮的方式示警。而人们长时间处于危险环境容易使警惕性下降,可能会对常亮的警示灯产生惰性而导致忽视。采用闪光的方式警示可以有效降低惰性,提高警惕性。并且常亮的警示灯由于需要持续供电,亮度必然低于闪光式的警示灯,不容易引起警觉。本方案中,当继流电容的电压随着充电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高于迟滞比较器的基准电压,此时比较器输出高电平,开关管导通,发光二极管发光。由于发光二极管的放电,继流电容两端的电压不断下降,直至低于基准电压,迟滞比较器的输出转为低电平,开关管关闭,发光二极管熄灭,继流电容又进入充电阶段,如此反复的充电、放电,发光二极管不断闪烁,进行警示。
作为优选,所述开关管为NMOS管,所述NMOS管的栅极连接迟滞比较器的输出端,源极连接继流电容的负极,漏极连接发光二极管的负极。NMOS管的静态电流低,关闭时功耗小。
作为优选,所述发光二极管有三个,所有的发光二极管串联以后连接在电路中。多个发光二极管可以设置在不同的位置,从而进行更好的警示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整流电路为桥式整流电路。
桥式整流电路可以将取电电容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不需要额外的电池供电,维护方便,可以远距离警示,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发光亮度,警示效果显眼,安装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路原理图;
图中:1、第一极板,2、第二极板,3、高压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休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休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41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