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吸尘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593582.X | 申请日: | 2013-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62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 发明(设计)人: | 朱纯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克林斯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L9/00 | 分类号: | A47L9/00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 地址: | 31519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吸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吸尘器。
背景技术
家庭环境的地面清洁历来繁琐,不仅浪费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在清洁过程中因为与垃圾近距离接触,导致被细菌感染的机会增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人们开始利用智能吸尘器来取代人工进行地面清洁。智能吸尘器可以自动识别判断家庭环境,计算行走路径,自动清扫地板上的灰尘、毛发和碎物,然后清扫任务完成后自动返回充电,节约了人们的时间和精力,减少了于细菌直接接触的机会,因此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智能吸尘器的底盘上设有前扫装置、中扫装置以及吸尘装置,所述中扫装置包括一个内嵌在底盘空腔内的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用于将毛发、杂物扫入垃圾盒的毛刷,所述壳体包括限位条和底壳,所述限位条是可以打开的,这样可以方便清理设置在里面的毛刷,但是现有技术的限位条是设置在底壳两边用于限位设置在底壳内的毛刷的,这样设置如果需要取出毛刷就需要打开左右两边的限位条,即需要打开两次,打开不是很方便,而且现有技术的底壳与限位条是通过螺栓连接固定的,所以打开还需要专用的工具,打开不是很方便,即清理毛刷不是很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清理毛刷方便的智能吸尘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吸尘器,包括底盘、设置在底盘上的前扫装置、中扫装置以及吸尘装置,所述中扫装置包括内嵌在底盘空腔中的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用于清扫的毛刷,所述壳体包括固定在底盘空腔内的底壳以及一侧与底壳转动连接的长方形边框,所述长方形边框的另一侧与底壳卡扣连接。
所述长方形边框的另一侧与底壳卡扣连接是指所述长方形边框的另一侧上设有卡钩,所述底壳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供卡钩卡住的卡槽。
所述毛刷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毛刷与第二毛刷,且所述第一毛刷的刷毛长度与第二毛刷的刷毛长度之比为1.5。
采用以上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采用长方形边框代理原先的设置在两边的限位条,只需要打开卡扣就可以将整个边框翻起来,这样打开十分方便,而且将边框与底壳通过卡扣连接,这样打开边框只需要将卡扣打开就可以,打开也十分方便,即取出毛刷清理十分方便。
通过卡钩与卡槽的形式来实现卡扣连接,这样打开与关闭都十分方便。
将采用两个毛刷来进行清理,且所述第一毛刷上的刷毛与第二毛刷上的刷毛之比为1.5,这样就能更好的将地面上的毛发等杂物清理干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吸尘器中扫装置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底盘;2、前扫装置;3、中扫装置;4、吸尘装置;5、底壳;6、长方形边框;7、卡钩;8、卡槽;9、第一毛刷;10、第二毛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智能吸尘器,包括底盘1、设置在底盘1上的前扫装置2、中扫装置3以及吸尘装置4,所述中扫装置3包括内嵌在底盘1空腔中的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用于清扫的毛刷,所述壳体包括固定在底盘1空腔内的底壳5以及一侧与底壳5转动连接的长方形边框6,所述长方形边框6的另一侧与底壳5卡扣连接。所述前扫装置为一个能转动的转盘,且所述转盘上均匀设有三撮刷毛,所述吸尘装置包括设置在底盘1上的吸尘口、与底盘1可拆连接的垃圾盒以及设置在垃圾盒内的风机和叶轮。
所述长方形边框6的另一侧与底壳5卡扣连接是指所述长方形边框6的另一侧上设有卡钩7,所述底壳5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供卡钩7卡住的卡槽8。所述卡钩7有两个,所述卡槽也有两个。
所述毛刷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毛刷9与第二毛刷10,且所述第一毛刷9的刷毛长度与第二毛刷10的刷毛长度之比为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克林斯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克林斯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35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麦绿收法
- 下一篇:腔内可植入表面和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