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穿刺引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3516.2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7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陈秋良;王劲松;张兰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秋良;王劲松;张兰发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穿刺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穿刺引流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介入器械的普及与应用,其创面伤小、疼痛轻、恢复快,风险低等优势而受到医生和患者的一致好评。以往穿刺引流是讲引流导管直接插入病灶部位进行负压引流,由于管与刀口之间没有良好的稳定固定装置,经常发生导管移位、脱落和由于固定连接不牢相互产生摩擦造成刀口感染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医用穿刺引流器,它能够使外管牢固地卡在人体组织上,避免在引流过程中发生移位、脱落和由于固定连接不牢相互产生摩擦造成刀口感染的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穿刺引流器,包括引流软管、内管和外管,外管套装在内管上,内管的尾端和引流软管密封连接,还包括推动装置,所述的外管具有头端固定部、末端滑动部和可径向增大的中段变形部,头端固定部与内管固定连接,末端滑动部和中段变形部可相对于内管滑动,推动装置安装在内管的尾部,并与外管固定连接以便推动装置推动末端滑动部和中段变形部相对内管滑动并使中段变形部径向尺寸增大卡固在人体组织上。
进一步,所述的推动装置包括凸轮基座、偏心凸轮和滑动盘,凸轮基座安装在内管的尾部,滑动盘固定连接在外管的尾端,偏心凸轮铰接在凸轮基座上,偏心凸轮与滑动盘接触配合以便旋转偏心凸轮使滑动盘推动外管的末端滑动部和中段变形部相对内管滑动并使中段变形部径向尺寸增大卡固在人体组织上。
进一步,所述的引流软管的尾端安装有鲁尔接头以便与负压设备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外管的中段变形部的外壁轴向上开有沟槽,周向上开有应力变形豁口。
进一步,所述的内管具有尖部、外露吸液部和内嵌入部,外露吸液部上开有吸液孔,内嵌入部插装在外管内。
进一步,所述的引流软管过盈配合或胶粘在内管的尾端。
进一步,所述的内管由医用不锈钢材料或钛合金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的外管、引流软管和推动装置均由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的沟槽的数量为2~4条,所述的应力变形豁口的数量为3~5个。
更进一步,所述的鲁尔接头由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推动装置动作,使外管的末端滑动部和中段变形部相对于内管向前滑动,从而使中段变形部的径向尺寸向外增大,从而卡固在人体组织上,这样就避免了在引流过程中外管发生移位、脱落和由于固定连接不牢相互产生摩擦造成刀口感染的现象,引流完毕后,可以使中段变形部回缩,回复为管状贴服在内管的表面上,脱离人体组织;本实用新型的推动装置采用偏心凸轮和滑动盘的配合结构,该结构省力,并带有自锁紧功能,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穿刺引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医用穿刺引流器,包括引流软管7、内管1和外管2,外管2套装在内管1上,内管1的尾端和引流软管7密封连接,还包括推动装置,外管2具有头端固定部2-1、末端滑动部2-3和可径向增大的中段变形部2-2,头端固定部2-1与内管1固定连接,末端滑动部2-3和中段变形部2-2可相对于内管1滑动,推动装置安装在内管1的尾部,并与外管2固定连接以便推动装置推动末端滑动部2-3和中段变形部2-2相对内管1滑动并使中段变形部2-2径向尺寸增大卡固在人体组织上。推动装置动作,使外管2的末端滑动部2-3和中段变形部2-2相对于内管1向前滑动,从而使中段变形部2-2的径向尺寸向外增大,从而卡固在人体组织上,这样就避免了在引流过程中外管2发生移位、脱落和由于固定连接不牢相互产生摩擦造成刀口感染的现象,引流完毕后,可以使中段变形部2-2回缩,回复为管状贴服在内管1的表面上,脱离人体组织。
如图1所示、推动装置可以为下面的结构,推动装置包括凸轮基座6、偏心凸轮4和滑动盘3,凸轮基座6安装在内管1的尾部,滑动盘3固定连接在外管2的尾端,偏心凸轮4通过凸轮轴5铰接在凸轮基座6上,偏心凸轮4与滑动盘3接触配合以便旋转偏心凸轮4使滑动盘3推动外管2的末端滑动部2-3和中段变形部2-2相对内管1滑动并使中段变形部2-2径向尺寸增大卡固在人体组织上。该种结构带有自锁紧功能,由凸轮轴5连接形成偏心转动和锁紧固定部分,以起到推动滑动盘3的滑动和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秋良;王劲松;张兰发,未经陈秋良;王劲松;张兰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35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