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高层钢管柱内混凝土浇筑施工钢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2829.6 | 申请日: | 2013-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4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袁震;缪方翔;裘园;施炜炜;叶欢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2 | 分类号: | E04G13/02;E04G21/02;E04B1/6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黎双华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层 钢管 混凝土 浇筑 施工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高层钢管柱内混凝土浇筑施工钢平台,结构简单、通用性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城市建设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重视程度越加关注。建筑设计阶段,超高层结构中越来越多采用钢结构体系,尤其是框架柱构件采用钢管柱形式,以减小柱截面,增大使用面积,从而降低工程综合造价,同时促进绿色施工、环境保护。
现阶段,设计对于超高层建筑钢管柱施工有着严格的要求,钢管柱施工至一定的层数后,必须在灌注安装完毕的钢管柱内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结构的施工。在常规情况下,钢结构设计根据楼层高度按两至三层设计每段钢柱长度,每段钢柱顶标高会高出该段最上层楼层面标高。结合钢结构施工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每施工段(一般三层段)钢柱、钢梁安装完毕后,再进行楼层板施工,若每施工段最上层楼层板完毕后再浇灌该施工段钢管柱内砼,将严重制约工程进度;若从每施工段底部搭设操作平台,近10米高的钢管柱,每根柱子均需搭设,其一,搭拆人工及周转材料长时间占用,其消耗量极大,其二,架体搭拆过程制约施工进度,并且操作平台所占位置影响楼层板施工工作面,其三,对于边柱施工,平台搭设具有一定的施工难度,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操作平台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高层钢管柱内混凝土浇筑施工钢平台,其结构简单、通用性强。采用该施工钢平台,将有效解决钢管柱内砼浇筑对下部各层楼层板施工带来干扰,相互可以穿插施工,边柱砼浇筑施工便利性与中间柱施工差异不大,还能减少人工与周转材料消耗、缩短工期、降低安全隐患,从而对降低工程综合造价具有积极意义。
一种超高层钢管柱内混凝土浇筑施工钢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井字形主承重骨架,井字形主承重骨架的平面外围通过次龙骨相连接,形成八边形平面;花纹钢板铺设于井字形主承重骨架上,与主承重骨架和次龙骨焊接连接,其中心设有钢管柱定位孔,形成水平的工作台面;栏杆垂直于工作台面固定于主承重骨架的末端,栏杆之间设有护栏;主承重骨架上焊接有可卸式调节槽钢,可卸式调节槽钢两端通过螺栓连接有端头板;钢管柱定位孔的四周主承重骨架中点以及可卸式调节槽钢中点处焊接有固定耳板,固定耳板与钢管柱的吊装耳板之间通过连接钢板和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井字形主承重骨架由四根12#槽钢焊接形成。骨架中间部位预留钢管柱定位孔,其尺寸根据钢管柱最大截面尺寸确定,定位孔外侧槽钢外升长度不小于500㎜。
所述次龙骨为5#角钢。角钢一边与主承重骨架槽钢焊接,另一边沿平台面最外侧竖直向上,形成翻边,围边转角处角钢之间焊接连接。
所述可卸式调节槽钢为12#槽钢。
所述栏杆的底部设有木踢脚板。踢脚板可以防止物品从高处坠落而引发安全事故。
所述主承重骨架上设有吊装耳板。在一根钢柱内混凝土浇捣完毕后,可以通过钢操作平台主龙骨架上的吊装耳板用塔吊吊装到另外一根钢柱施工,钢平台可以反复使用。
所述钢平台的钢构件涂布有防锈漆层。
本实用新型的钢平台可以通过塔吊吊装至钢柱顶面进行安放。钢平台的承重骨架为井字形主承重骨架,平面外围采用次龙骨与主承重骨架接连接增加主承重骨架的整体刚度,在主承重骨架上面铺设花纹钢板提供工作平台,该工作台面的中心留设钢管柱定位孔用于混凝土浇捣。栏杆垂直于工作台面固定于主龙骨的末端,栏杆之间设有护栏,起到安全防护作用。施工人员可以站在钢平台上引导塔吊吊运料斗将混凝土通过钢柱顶的圆孔输送到钢柱内,并用振捣棒对钢柱内混凝土进行振捣密实。
根据钢管柱截面尺寸的不同,本实用新型在主承重骨架上焊接有可卸式调节槽钢,形成可变式定位孔进行定位;可卸式调节槽钢两端通过螺栓连接有端头板;钢管柱定位孔的四周主承重骨架中点以及可卸式调节槽钢中点处焊接有固定耳板,固定耳板与钢管柱的吊装耳板之间通过连接钢板和螺栓固定连接。可以用于400*400~800*800钢柱的混凝土浇筑。
本实用新型钢平台提供了施工人员的操作面,并提供了振捣棒、铁锹等施工工具需要的摆放面,保证了工人在钢柱内混凝土浇捣过程中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28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