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针织横机中的罗拉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2391.1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5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孙平范;泮广辉;胡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90 | 分类号: | D04B15/9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6 | 代理人: | 朱枫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织 中的 罗拉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针织横机中的罗拉结构。
背景技术
针织横机的罗拉是一种用于牵引编织物的组件,包括主罗拉和副罗拉,其作用是将针床织出的编织物牵拉下来。由于罗拉与针板具有一定的距离,罗拉无法牵拉刚织出的织物。罗拉在转动时,主动杆、被动杆、连接支架和罗拉皮之间产生的摩擦容易影响罗拉的正常工作,且摩擦过大可能使连接支架变形,最终影响织物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减少内部摩擦的针织横机中的罗拉结构。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针织横机中的罗拉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被动杆、上支架、下支架、滑动片、主动杆和罗拉皮;所述下支架为“工”字结构,底端具有一弧形凹槽,顶端具有一矩形凹槽;所述下支架底端连接主动杆;所述滑动片置于下支架和主动杆之间;所述下支架顶端连接上支架;所述上支架底端具有矩形凸台,与下支架顶端的矩形凹槽相匹配;所述上支架顶端具有半圆形凹槽,所述被动杆置于半圆形凹槽内;所述罗拉皮连接被动杆和主动杆;所述被动杆、下支架和主动杆均为钢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针织横机中的罗拉结构还包括左侧前控制板、左侧后控制板、右侧前控制板、右侧后控制板、磁钢和压板;所述左侧前控制板、左侧后控制板、右侧前控制板、右侧后控制板分别置于前、后罗拉主动杆的两端上;所述左侧前控制板、左侧后控制板、右侧前控制板、右侧后控制板上均具有齿条;所述压板置于上支架和下支架外围;所述右侧后控制板上具有磁钢。
本实用新型的下支架为“工”字结构,且底端具有一弧形凹槽,使得下支架与主动杆、罗拉皮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被动杆、下支架和主动杆都是钢材料制成,钢和钢间摩擦系数小,使得主动杆转动时,主动杆与下支架间摩擦力减少,且罗拉皮与下支架之间的摩擦力也减少,使得罗拉皮间的加持力大大减少,且下支架是钢材料不易变形,使罗拉拉力更加均匀,织物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施例包括被动杆2、上支架3、下支架4、滑动片5、主动杆6、罗拉皮1、左侧前控制板8、左侧后控制板9、右侧前控制板10、右侧后控制板12、磁钢11和压板7;所述下支架4为“工”字结构,底端具有一弧形凹槽,顶端具有一矩形凹槽;所述下支架4底端连接主动杆6;所述滑动片5置于下支架4和主动杆6之间;所述下支架4顶端连接上支架3;所述上支架3底端具有矩形凸台,与下支架4顶端的矩形凹槽相匹配;所述上支架3顶端具有半圆形凹槽,所述被动杆2置于半圆形凹槽内;所述罗拉皮1连接被动杆2和主动杆6;所述被动杆2、下支架4和主动杆6均为钢材料制成;所述左侧前控制板8、左侧后控制板9、右侧前控制板10、右侧后控制板12分别置于左、右罗拉主动杆的两端上;所述左侧前控制板8、左侧后控制板9、右侧前控制板10、右侧后控制板12上均具有齿条;所述压板7置于上支架3和下支架4外围;所述右侧后控制板12上具有磁钢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23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