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凹凸型聚氨酯发泡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2360.6 | 申请日: | 2013-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0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窦学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乐创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4/02 | 分类号: | B29C44/02;B29C44/58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许婉静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凹凸 聚氨酯 发泡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凹凸型聚氨酯发泡成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保证凹凸型聚氨酯发泡品成型饱满的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因聚氨酯材质的轻便性、低导热性、泡孔的均匀性以及压缩强度大等特点,其发泡品应用于各种行业的多个领域,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能满足和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目前,已大量替代了玻璃纤维保温材料、木材、传统橡胶制品等。
但是,在发泡过程中,如果上模和下模压不紧,会造成凹凸型聚氨酯发泡成型膨胀不充分,导致成型缺陷,成型不饱满等问题,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外观和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证凹凸型聚氨酯发泡品成型饱满,无成型缺陷的成型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凹凸型聚氨酯发泡成型装置,包括: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板,所述模具包括内部均设置有凸起和凹槽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中心设置有弹力杆,所述弹力杆顶端设置有受力板,所述受力板外周设置有向上凸起,所述压板中心设置有用于穿过所述弹力杆的通孔,所述压板上设置有滑槽和设置在所述滑槽内的滑杆,所述滑杆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向上凸起相配合使用的向下凸起。
所述滑槽和滑杆的个数均为两个,呈直线型分布在所述通孔的两端。
所述压板的面积大于所述上模的面积。
所述压板和受力板的形状均为圆形或方形或菱形,所述模具的外形为方形。
一种凹凸型聚氨酯发泡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步骤一:进料,在模具中注入聚氨酯;
步骤二:连接压板和上模,搭接向上凸起和向下凸起,此时滑杆与水平方向呈一定角度,所述角度为10~50°;
步骤三:压模,当聚氨酯发泡成型时,通过对上模的受力板持续施加外部压力,直至滑杆呈水平状态,迫使聚氨酯在液态下充分膨胀到模具腔室内的各个角落,得到凹凸型聚氨酯发泡品且结构饱满、成型充分;
步骤四:拆模,释放外部压力,弹力杆向上运动,移动滑杆,使向上凸起和向下凸起分离,取出凹凸型聚氨酯发泡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凹凸型聚氨酯发泡成型装置,压板的设置使上模受力均匀,进而使产品受力均匀,向上突起和向下突起的配合使用确定了每次压模的程度,确保每批次产品的压模受力程度相同,产品密度相同,适合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产品成型饱满,无缺陷,且批间差异小,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凹凸型聚氨酯发泡成型装置,包括:模具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板2,所述模具1包括内部均设置有凸起和凹槽的上模3和下模4,所述上模3中心设置有弹力杆5,所述弹力杆5顶端设置有受力板6,所述受力板6外周设置有向上凸起7,所述压板2中心设置有用于穿过所述弹力杆5的通孔,所述压板2上设置有滑槽8和设置在所述滑槽8内的滑杆9,所述滑杆9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向上凸起7相配合使用的向下凸起10。
所述滑槽8和滑杆9的个数均为两个,呈直线型分布在所述通孔的两端。
所述压板2的面积大于所述上模3的面积。
所述压板2和受力板6的形状均为圆形或方形或菱形,所述模具1的外形为方形。
一种凹凸型聚氨酯发泡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步骤一:进料,在模具1中注入聚氨酯;
步骤二:连接压板2和上模3,搭接向上凸起7和向下凸起10,此时滑杆9与水平方向呈一定角度,所述角度为10~50°;
步骤三:压模,当聚氨酯发泡成型时,通过对上模3的受力板6持续施加外部压力,直至滑杆9呈水平状态,迫使聚氨酯在液态下充分膨胀到模具1腔室内的各个角落,得到凹凸型聚氨酯发泡品且结构饱满、成型充分;
步骤四:拆模,释放外部压力,弹力杆5向上运动,移动滑杆9,使向上凸起7和向下凸起10分离,取出凹凸型聚氨酯发泡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乐创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乐创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23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MEMS传感器的多功能耳机
- 下一篇:一种汽车空调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