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体生态培养、干燥一体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2246.3 | 申请日: | 2013-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05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孙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P1/00 | 分类号: | A23P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卢亚丽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 生态 培养 干燥 一体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有氧生物发酵的工厂规模化生产,如动物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生产,医药生物制药、食品发酵生产,以及有氧菌群固体发酵培养生产的相关领域。
背景技术
益生菌可以制成各种功能性微生物制剂。益生菌在代谢过程中生成的菌质极富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作为一种新型的动物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具有无毒副作用,能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比,改善动物消化道微生态环境,增强动物免疫力等优点。如何从仿生学角度以最优化条件生态型、高效率固体培育好氧性益生菌群,并能在较低温条件下快速干燥益生菌培养物料等方面面临困难,已成为生物发酵领域工厂规模化生产的瓶颈,备受关注。尤其是抗生素滥用的今天,积极寻找抗生素替代品,规模化发展绿色养殖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研究工作。目前有关益生菌固体培养的工厂化生产方式,还是局限在静态培养,人工搅拌,表现为供氧不充分,堆积物料内部温度偏高,温度不均匀,湿度不稳定,存在严重的厌氧发酵等情况,导致好氧性益生菌活菌数不高,活性较差。虽然在终产品中可能益生菌芽孢数能达到一定水平,但产量不高。此外,人工翻拌培养物料会导致细菌芽孢被动性吸入操作人员呼吸系统,引起条件致病。相伴随的问题是有氧生物发酵完成后的培养物料如何能够在较低温条件下(≤50℃)快速干燥,也是当前益生菌固体发酵工厂化生产以及各类生物制药、食品发酵领域的工厂化生产面临的一大难题。
本实用新型能够遵循自然界好氧性益生菌生长繁殖所需的生长代谢规律,从仿生学角度提供优化的适合好氧性益生菌群生长繁育的相关条件,高效率有氧生物发酵益生菌群,并在短时间内,以培养-干燥一体化方式富氧发酵和快速温敏干燥发酵物料,极大限度地保护益生菌群活性,最大限度的减少杂菌率,可为工厂规模化生产好氧益生菌产品提供新型高效的固体生态培养、干燥一体机。
目前功能性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是畜牧业生产发展中的热点之一,有益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具有极高的机体代谢调节功能和营养作用,是缓解抗生素滥用现状的有效手段,是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当前极力推广的科技应用项目之一,各类生物制药、食品生产领域的工厂化生产设备技术也均需改造换代。
由于本实用新型作为益生菌等生物发酵的主体关键设备,能够直接利用农副产品原料进行工厂规模化富氧生物发酵生产,而且采用固体发酵比目前的液体发酵而言,能使功能性动 物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等产品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极大提高,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市场应用前景广阔,其经济效益的提高将极其显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较低温条件下,以培养-干燥一体化方式生态仿生型培养好氧益生菌群以及快速温敏干燥(≤50℃)培养物料,极大限度地保护益生菌群活性,最大限度的减少杂菌率的固体生态培养、干燥一体机,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固体生态培养、干燥一体机,其组成依次包括热风发生系统、液体输入装置、旋转物料处理系统、机架装置、旋风分离器9以及功能控制系统。
所述的热风发生系统包括鼓风装置1及与其连接的加热进风筒管装置2和进风管3。
所述的鼓风装置1包括分别连接风机三通弯头1-3的培养中压风机1-2和干燥高压风机1-1,由风机架14支撑固定,风机三通弯头1-3出口与加热进风筒管装置2相连,培养中压风机1-2和干燥高压风机1-1,分别在进风口处设有空气滤清器,用于防止在培养、干燥过程中的杂菌感染。
所述的加热进风筒管装置2包括耐高温陶瓷内管2-2及其外部的不锈钢外管2-3,耐高温陶瓷内管2-2内设有电加热装置2-1,通过变径风管2-4以及进风管弯头2-5和进风管3与旋转物料处理系统相通,进风管弯头2-5用于连接变径风管2-4及进风管3且使得二者夹角呈90°,近鼓风装置1侧不锈钢外管2-3外表面设有接线盒2-6,分别与耐高温陶瓷内管2-2中的电加热装置2-1和功能控制系统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22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油田井下落物打捞装置
- 下一篇:平网印花机的对花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