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丰年虫批量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1521.X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27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黄颖颖;李强;陈春娜;刘光迅;龙治海;肖宇;马世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A23K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51100 | 代理人: | 江晓萍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丰年 批量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分离器有关,特别与年丰虫批量分离器有关。
背景技术:
丰年虫也被称为盐水丰年虾,被广泛的视为一种重要的生物饵料。它特有对坏环境强烈的适应性,并且具有较好的繁殖能力。丰年虫具有高的营养价值,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饵料,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当前世界上85%以上的水产养殖动物的育苗均以丰年虫作为饵料来源。丰年虫可有效弥补人工育苗过程中的饵料不足,特别是在鱼苗的开口阶段,丰年虫是一种很好的开口饵料(所谓的开口饵料相当于人类的人初乳)。水产动物开口阶段的营养条件对其整个生活史有着重要影响。
现在水产养殖中最常用的方式是通过人工孵化丰年虫休眠卵获得丰年虫无节幼体,无节幼体孵出后,剩下包被无节幼体的卵壳,由于其卵壳带有细菌、真菌和藻类抱子,并且不易消化,投入育苗池后,会引起水质污染,鱼类幼体吞食卵壳和未孵化卵、会引起肠胃梗塞而死亡。因此,将孵出的无节幼体与卵壳分离是很必要的。随着经济的进步,水产业朝着集约化和名优化的方向发展,这就势必增大对丰年虫的需求。
目前人们是利用重力分离,待丰年虫和卵壳沉淀分层后,打开容器下部的一个阀门,将孵出的丰年虫放出容器外,达到虫卵分离的目的。这样方法只适用于少量丰年虫和卵壳的分离;分离时间过长,且杂质比例较高;人们也常通过加入化学分离液,分离液的比重大于卤虫未孵化卵和卵壳的比重,从而使丰年虫和卵壳间夹杂一层分离液,最后利用重力,将丰年虫从容器底部排出,达到虫卵分离的目的。这种方法存在的缺点是1、化学分离液会对对养殖动物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于处在开口期的养殖动物,其存在较大影响;2、化学分离液的配制会增加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能提高丰年虫和卵壳的分离效率、缩短分离时间的丰年虫批量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丰年虫批量分离器,下小上大的分离器主体的前、后互相平行而两侧面上部外分别连接有带底部收集孔的收集槽,主体两侧面上部分别有与对应收集槽相通的开口,主体前、后面上在与相邻侧面的位置上分别设有对应导向槽,两分离控制挡板分别伸入对应导向槽中上下滑动且与对应侧面内壁间有负压室。
上述的分离器主体的前、后面形状分别为倒等腰梯形,两侧面形状分别为矩形,两分离控制挡板形状分别为矩形。
上述的收集槽底部有与收集孔连通的收集管。
本实用新型分离器使用前,先将两块分离控制挡板插入导向槽,分离控制挡板紧贴侧壁,形成一个负压室。丰年虫与卵壳在分离器下部光照的诱导和重力作用下,逐渐分为上下两层。待分层稳定后,缓慢提起分离器控制分离控制挡板到一定高度,底部的丰年虫会随着水流通过分离器控制挡板与主体侧面内壁间的负压室进入到两侧的收集槽内,并通过收集管收集。在分离的过程中,分离器主体的水位需始终保持在两个收集槽平面以上,液面差的大小与水流速度呈正比。
本发明通过连通器和虹吸等流体力学原理,利用液面高度的不同所形成的压力差和虹吸的作用,将一定水层的水引至收集管,从而达到丰年虫与卵壳分离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有效缩短丰年虫和卵壳的分离时间,特别是针对大批量的卵虫分离,效果尤为明显;
2、为水产规模化育苗的饵料批量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3、可重复使用且操作简便,节约养殖成本;
4、还可用于其它分层相之间的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K向视图。
图3为分离控制挡板上抽时负压室示意图。
图4为分离器主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丰年虫批量分离器,下小上大的分离器主体中1的形状分别为倒等腰梯形的前、后面2、3互相平行而两矩形侧面4、5上部外分别连接有带底部收集孔6的收集槽7。收集槽底部有与收集孔连通的收集管8。主体两侧面上部分别有与对应收集槽相通的开口9、10。主体前、后面2、3上在与相邻侧面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有对应导向槽11。两矩形分离控制挡板12分别伸入对应导向槽中上、下滑动且与对应侧面内壁间有负压室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15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