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射流喷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1243.8 | 申请日: | 2013-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6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李荣;李小平;吕发正;肖虹;殷帅帅;高强;房喜荣;唐敏;熊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15/02 | 分类号: | G01M15/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杨引雪 |
地址: | 710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流 喷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航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射流喷管。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一些高马赫数、高性能吸气式发动机的研制,需要一些辅助设备来开展发动机的分离转级试验研究,欲使空气在进入被测试发动机时具有一定马赫数和均匀的流场是一项关键的技术问题,特别是要求发动机入口为高性能气流时上述问题显得更为重要。
目前,在该类型试验过程中,首先在试验台稳压室利用空气加热器对大流量空气进行加热,利用掺混器对加热后的空气进行冷却,再通过整流器对掺混好的空气进行整合,最后测量出模拟发动机试验需求的气流流量、总温和总压等参数。除此之外,模拟发动机实验还需要测量出进入发动机空气气流速度(马赫数)、静温和静压等气流参数,同时需要确保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气流均匀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射流喷管,用于测量航天航空领域中发动机分离转级试验中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气流参数,同时还可以确保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流场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射流喷管,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口段管道、收敛段管道以及扩散段管道;
所述入口段管道包括入口法兰、平直段管体以及入口段空气出口;
所述收敛段管道包括收敛段空气入口、收敛段中部管体以及收敛段空气出口;
所述扩散段管道包括扩散段空气入口、扩散段中部管体、扩散段连接法兰以及扩散段空气出口;
所述入口段空气出口与收敛段空气入口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所述收敛段空气出口与扩散段空气入口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
上述入口段管道和扩散段管道上均设置有气流测量耙。
上述扩散段连接法兰设置在扩散段中部管体上或者设置在扩散段空气出口处。
上述收敛段管道和扩散段管道上均设置有吊耳。
上述收敛段管道的收敛型的线型是采用修正的维托辛斯基公式计算获得。
上述扩散段管道的线型是首先采用初值线方程确定扩散段管道的初值线,然后采用无粘流特征线方法获得扩散段管道的线型初步结果,最后对扩散段管道附面层位移厚度进行修正,从而得到最终的扩散段管道线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采用分段加工,分别组焊成形的设计方法,可以较好保证内型面,结构相对简单、并且有效的保证了喷管的气密性。
2、本实用新型在入口段管道和扩散段管道上均设置有气流测量耙,使得喷管气流参数测量相对容易,并最大程度保证了喷管出口流场的均匀性。
3、本实用新型在收敛段管道和扩散段管道上均设置有吊耳,便于整个喷管的安装和拆卸。
4、本实用新型采用修正的维托辛斯基公式和无粘流特征线方法计算获得喷管的线型特征,确保了喷管线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入口段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收敛段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扩散段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扩散段管道线型计算示意图。
其中:1-入口段管道、11-入口段法兰、12-平直段管体、13-入口段空气出口、2-收敛段管道、21-收敛段空气入口、22-收敛段中部管体、23-收敛段空气出口、3-扩散段管道、31-扩散段空气入口、32-扩散段中部管体、33-扩散段连接法兰、34-扩散段空气出口、4-吊耳、5-气流测量耙。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射流喷管,并将该射流喷管安装在试验台稳压室和发动机空气入口之间用于测量航天航空领域中发动机分离转级试验中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气流参数,以及确保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流场均匀性。
参见图1、图2、图3、图4,该射流喷管按照空气气流行进的方向依次连接的入口段管道1、收敛段管道2、扩散段管道3;
其中,入口段管道1包括入口法兰11、平直段管体12以及入口段空气出口13;
收敛段管道2包括收敛段空气入口21、收敛段中部管体22以及收敛段空气出口23;
扩散段管道3包括扩散段空气入口31、扩散段中部管体32、扩散段连接法兰33以及扩散段空气出口34;
优选的,入口段空气出口13与收敛段空气入口21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收敛段空气出口23与扩散段空气入口31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12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