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防止导电带变形的氮气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0182.3 | 申请日: | 2013-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3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必祥;杨国义;程洁;关菊梅;陈汉琴;肖宝丽;徐永骏;査方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44 | 分类号: | G01N1/44;G01N21/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段姣姣 |
地址: | 43008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导电 变形 氮气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具体属于一种能防止导电带变形的氮气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氮气检测装置由上电极炉膛、下电极炉头、安装在下电极炉头上端的石墨坩埚、安装在下电极炉头内的固定铜块、连接于固定铜块与下电极炉头之间的导电带组成。其下电极炉头上升将石墨坩埚送到上电极炉膛触点,使石墨坩埚成为导电载体,利用电极两端通过低压大电流(功率最大约5000W左右),在氩气充满空腔的环境下使石墨坩埚在短时间内升温到650℃以上,被测物融化释放出氧和氮,再通过红外测量池和温度平衡电桥的分别测出氧和氮的含量。
下电极炉头在测量过程中进行上下移动。导电带在通电加热过程中承受约1200A的大电流通过。导电带使用性能即形状的变化对坩埚高温燃烧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由于导电带反弯呈180度挠曲状态,使内外层受到的力不均匀,即外层受拉力,内层受挤压力,在炉头的反复升降过程中,最外层或最内层编织带因变形最大而逐渐产生松散塑性变形,造成阻值逐渐增大,最后因大电流通过后产生热量烧断电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导电带不会因随下电极炉头进行上下移动,使最外层或最内层编织带因变形而逐渐产生松散塑性变形的氮气检测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措施:
一种能防止导电带变形的氮气检测装置,由上电极炉膛、下电极炉头、安装在下电极炉头上端的石墨坩埚、安装在下电极炉头内的固定铜块、连接于固定铜块与下电极炉头之间的导电带组成,其在于:导电带的形状为弧形,其弧度在55~700。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导电带不会因随下电极炉头进行上下移动而最外层或最内层编织带因变形最大而逐渐产生松散塑性变形,使用周期大大提高,机组作业率大幅提升,生产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导电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电极炉膛,2-下电极炉头, 3-石墨坩埚,4-固定铜块,5-导电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描述:
一种能防止导电带变形的氮气检测装置,由上电极炉膛1、下电极炉头2、安装在下电极炉头2上端的石墨坩埚3、安装在下电极炉头2内的固定铜块4、连接于固定铜块4与下电极炉头2之间的导电带5组成,其将导电带5加工成弧形形状,且其弧度为550或620或650或700。
在运行中,尽管导电带5随下电极炉头2进行上下移动,但导电带5的各层受力均匀,因此不会产生变形现象而导致电阻值逐渐增大,最后因大电流通过后产生热量而使导电带5受损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01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