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级电容模组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9487.2 | 申请日: | 2013-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91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朝晖;李扬;张彦林;张伟先;黄钰强;沈朝喜;柯建民;李玉梅;胡润文;付亚娥;王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11/78 | 分类号: | H01G11/78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级 电容 模组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电池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级电容模组框架。
背景技术
超级电容模组应用广泛,尤其是48V超级电容模组,其作为电动汽车的能源电池,比传统的锂电池和铅蓄电池更加环保,且应用环境更广、寿命更长、重量更轻。超级电容模组框架是专门为超级电容模组组装而设计的部件,目前国内大都采用折弯铝型材、焊接螺柱等方式拼接而成模组框架,由于拼接工艺的限制,生产的框架外形粗糙,制造工艺复杂,尺寸精度低,密封性能差,无法保证产品质量一致性,且在进行耐振动试验时容易出现紧固件松动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装便捷,生产工艺简单,外形美观,重量轻,尺寸精度高并耐振动性强的超级电容模组框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级电容模组框架,其框架壁为圆弧面段与平面段依次结合而成,所述圆弧面段紧贴着电容的圆弧外形,限定了电容单体的组装位置,防止振动引起单体连接失效。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类超级电容模组,具体的,当本实用新型用于48V超级电容模组时,其框架壁为四角上的4个大圆弧面段、四条边上的10个小圆弧面段和四条边上的14个平面段结合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超级电容模组框架在一方面的改进: 所述圆弧面段的内壁半径比该框架内被固定的电容单体半径大,优选为大1mm,保证了框架能很好地贴合固定电容。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超级电容模组框架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框架为一体成型的整体式挤压型材框架,材料为质量轻、强度较高的6063-T6铝合金,框架壁厚度为3mm,生产工艺简单,外形美观,重量轻,尺寸精度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超级电容模组框架在一方面的改进: 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框架壁外壁,厚度比框架壁厚度稍大的提手结构,不但方便运输操作,同时由于提手有一定厚度,在多个框架叠放时能够更好的承担压力,增加模组组装后的抗压强度,减小模组在生产加工过程受损的几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超级电容模组框架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平面段设计有加强筋结构,增加了框架的抗拉压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超级电容模组框架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加强筋上设置有固定孔,适用于加工安装需要,尤其是可以用来安装上下盖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超级电容模组框架重量轻,外形设计美观,结构上与内部电容单体匹配,能有效限制内部串联电容的位置关系,耐振动性强;整体式框架简化了模组装步骤,降低了模组的工艺难度,生产效率得到提升。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通过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面、特征及其优点通过该详细说明将会变得一目了然。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俯视结构图。
图1-2中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为:
1-大圆弧面段, 2-小圆弧面段, 3-平面段,
4-提手结构, 5-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超级电容模组框架,其框架壁为四角上的4个大圆弧面段1、四条边上的10个小圆弧面段2和四条边上的14个平面段3结合而成,所述圆弧面紧贴着电容的圆弧外形。
上述超级电容模组框架中,框架壁上设置有厚度比框架壁厚度大的提手结构4;所述平面段3设计有加强筋结构,所述加强筋上设置有固定孔5,可以通过固定孔5安装上下盖板。
上述超级电容模组框架为6063-T6铝合金型材一体成型,框架壁厚度为3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94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