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过滤保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8381.0 | 申请日: | 2013-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9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马树华;赵雪萍;徐鹏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35/18 | 分类号: | B01D35/18;B01D9/02;B01D29/08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22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滤 保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过滤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重结晶是将晶体溶于溶剂或熔融以后,又重新从溶液或熔体中结晶的过程。重结晶可以使不纯净的物质获得纯化,或使混合在一起的盐类彼此分离。目前,实验室常用的热过滤装置在重结晶过程中热过滤时,往往是一边加热漏斗一边热过滤,明火加热有着火的危险性,且由于没有保温覆盖,高温操作或环境温度低时,过滤装置保温效果差,通常会出现热饱和溶液在滤纸及漏斗颈部遇冷易析出晶体的情形,从而影响热过滤速率和重结晶收率。为此,设计一种专门用于重结晶过程中热过滤时的保温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热过滤保温装置,不仅结构简单,且能够避免在热过滤时遇冷析出晶体的情形,提高重结晶收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过滤保温装置,包括内导热桶,加热层,保温层,与内导热桶匹配的保温盖;内导热桶,加热层和保温层由内到外依次设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加热层为加热内导热桶及桶内部空间的加热带;所述内导热桶的底部设置多层陶瓷垫板。
进一步,所述内导热桶为固定加热带的圆铁皮桶。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所述保温层为橡塑海绵保温板。
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所述保温层为耐高温保温材料充填制成的保温层,保温层的外部设置钢或白铁皮板制作的外壳体,保温层与加热层之间设置碳纤维布缓冲层。
进一步,所述耐高温保温材料选自玻璃棉、岩棉或矿棉。
进一步,所述保温装置还包括进行温控的带有热电偶的温度调节仪,所述保温装置中部开设通入装置内部的孔,孔内设置一端封闭的用于容纳热电偶的中透陶瓷管;所述保温装置底部设置开口,开口内设置两端开放的用以引出加热带电阻丝端子的中透陶瓷管。
进一步,所述保温盖设置用于观察装置内部的内视镜,保温盖的下层设置照明灯,保温盖的上层设置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能够避免在热过滤时遇冷析出晶体的情形,提高合成实验效率及重结晶收率;操作便利,适于低、高温不同温度要求的热过滤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温盖的结构示意图;
1-内导热桶;2-外壳体;3-加热层;4-碳纤维布缓冲层;5-保温层;6-温度调节仪;7-保温盖;8-陶瓷垫板;9-内视镜;10-照明灯;11-把手;12-热过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3,一种热过滤保温装置,包括内导热桶1,加热层3,保温层5和与内导热桶1匹配的保温盖7,内导热桶1,加热层3和保温层5由内到外依次设置,加热层3为加热内导热桶1及桶内部空间的加热带;内导热桶1的底部设置多层陶瓷垫板8,以调节热过滤装置的高度,从而更加方便实验操作。内导热桶1为固定加热带的圆铁皮桶,使用的圆铁皮桶1既起到固定加热带的作用,又起到导热的作用。圆铁皮桶外层的加热带是给圆铁皮桶及其内部的热过滤装置进行加热的热源。保温层5为橡塑海绵保温板,不仅可以减少热量向外部环境扩散,使内部的温度尽可能地高,以满足热过滤的需求,而且易于现场制作,节约成本。
保温装置还包括进行温控的带有热电偶的温度调节仪6,在使用时能更好地对保温装置进行保护。所述保温装置中部开设通入装置内部的孔,孔内设置一端封闭的用于容纳热电偶的中透陶瓷管;所述保温装置底部设置开口,开口内设置两端开放的用以引出加热带电阻丝端子的中透陶瓷管。
保温盖7设置用于观察装置内部的内视镜9,保温盖7的下层设置照明灯10,保温盖7的上层设置把手11。操作者通过内视镜观察漏斗内液体的滤出情况,判断滤液是否或何时需要添加。避免频繁打开上盖观察造成热量流失,从而降低热过滤过程的速度、延长操作时间,或液体在滤纸上结晶,降低重结晶收率。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83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电枢绕组超导电机
- 下一篇:机械阀控制的双腔变排量叶片式机油泵的单向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