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控制用配电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7541.X | 申请日: | 2013-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1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沈锝桓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锝桓 |
主分类号: | H02B1/56 | 分类号: | H02B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配电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控制用配电箱,特别是指一种将设有控制元件组的散热板体设于箱体内,并利用抽风机构使散热板体充分散热,进而可使箱体充分散热的控制用配电箱。
背景技术
现今控制电动感应马达的动作及功能已经越来越数字化及电脑化,以符合消费者或制造商市场需求,例如用于控制空调泵的恒温控制或用于水压机的恒压控制等,而其中一定要有一套配电箱提供控制元件装设,例如变频控制器或其他相关控制元件,而这些控制元件大部分都属于高发热源的晶体模组,会使配电箱内部产生升温情况,若无适当散热,将造成控制元件损坏,因此泵及配电箱是否能充分散热的问题已成为业界主要研究目标之一。
业界常用的配电箱大致分成三种:第一种为传统挂壁式配电箱,维修门为侧开式,第二种为背架式配电箱,第三种为背负式配电箱。
传统挂壁式配电箱挂设于墙壁上或固定于例如泵等结构的基座上,周边装设小风扇,用以将配电箱内部的热空气排出,其中由于热空气会上升,所以常见小风扇一般都装设在配电箱侧部或上部,但是这种传统挂壁式配电箱只适用于室内,如果装于室外,会有雨水侵害控制元件的问题,例如在台风或暴风雨时,风的力量如果大过风扇的力量,将使得雨水侵入箱体内,造成控制元件损坏,再者,小风扇的运转寿命不易掌控,若故障且没即时更换时,雨水容易侵入箱体内而造成控制元件损坏。
背架式配电箱是直接背负在例如泵等结构的外框上,其尺寸较小,并将例如变频器等控制元件直接装设在箱体内,一般采用方形,且其中有五个面为密封式,只靠底部表面的若干孔位通气到外部,所以防水性极佳,但因热气会往上升,造成箱体内部的上层积热不散,所以虽有利用电动马达散热风扇间接吹配电箱底部平面,但是这种背架式配电箱仍有不易散热的问题,不但影响控制元件的寿命,且常有温度过高而当机的问题产生。
背负式配电箱的结构大致与背架式配电箱相同,差异在于其箱体的底部是一导热金属板,并将控制元件组装于导热金属板上,而外部则利用电动马达的散热风扇所吹出的风帮助导热金属板散热,借以避免控制元件过热,但是散热风扇是全面性的吹向马达框体,只有小部份的风可影响导热金属板,所以散热效果有限。
设计人有鉴于此,苦思细索,积极研究,加以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研究的经验,并经不断试验及改良,终于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设有控制元件组的散热板体设于箱体内,并利用抽风机构使散热板体充分散热,进而可使箱体充分散热的控制用配电箱。
本实用新型达到上述目的的结构包括:一箱体,底部设有一连通外部的抽风机构及至少一通风口;一散热板体,架设于该箱体底部之上,该散热板体顶部与该箱体之间形成一空室,该散热板体底部与该箱体之间形成一循环散热空间,该散热板体与该抽风机构之间形成一空气通道;一控制元件组,设于该散热板体顶部之上;借该抽风机构使该散热板体的循环散热空间中的空气与箱体外部的空气循环流动,可使该散热板体充分散热,进而达到使该箱体充分散热的目的。
较佳者,该散热板体后侧设有一第一隔板,该第一隔板连设该箱体的底、左、及右部,该第一隔板后侧部与该箱体之间形成一第一空间,且该第一隔板具有至少一连通该箱体与该散热板体间的该空室的穿孔;该箱体底部具有至少一连通该箱体与该第一隔板间的该第一空间的第一开口,借以方便该控制元件组的电线连结外部例如泵的结构。
较佳者,该箱体顶部具有至少一连通该箱体与该第一隔板间的该第一空间的第二开口,且该第一隔板顶部与该箱体顶部之间形成一间隙,该间隙连通该箱体与该第一隔板间的该第一空间和该箱体与该散热板体间的该空室,借以防止箱体内部结露。
较佳者,该箱体顶部可进一步设一防水隔板,该防水隔板是位于该箱体与该第一隔板间的间隙及该箱体的第二开口之间,借以防止水侵害控制元件组。
较佳者,该散热板体与该箱体的侧部之间至少具有一空隙,借以使该抽风机构带动的部分空气可经过该箱体的第二开口,进而使该箱体内部的顶层空间可充分散热。
较佳者,该散热板体前侧设有一第二隔板,该第二隔板连设该箱体的底、左及右部,且顶部至少延伸至该散热板体底部,该第二隔板前侧部与该箱体之间形成一连通该箱体与该散热板体间的空室的第二空间;该箱体底部具有至少一连通该箱体与该第二隔板间的该第二空间的第三开口,借以方便该控制元件组的电线连接外部例如泵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及其他目的,其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元件及其功效,现采用一较佳实施例配合图示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锝桓,未经沈锝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75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