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路切换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7324.0 | 申请日: | 2013-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54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彭华;劳乔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和津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22 | 分类号: | F16K11/2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胡毅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切换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路切换阀。
背景技术
干燥机是一种利用热能降低物料水分的机械设备,用于对物体进行干燥操作。干燥机通过加热使物料中的湿分(一般指水分或其他可挥发性液体成分)汽化逸出,以获得规定湿含量的固体物料。干燥的目的是为了物料使用或进一步加工的需要。为使干燥机持续工作,干燥机中均设有两吸水腔,当第一吸水腔饱和时,通过切换阀切换到第二吸水腔工作,与此同时,第一吸水腔开始干燥,等待下一回的干燥作用;同理,当第一吸水腔工作时,第二吸水腔开始干燥,等待下一回的干燥作用;如此循环,实现干燥机的持续干燥工作。然而,现在有的切换阀结构设计不是很合理,操作切换麻烦,而且均是采用人工手动切换,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影响工作效率,另外也易出现烫伤人的现象,存在着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操作方便,省时省力,且切换效果好的二路切换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二路切换阀,其包括安装座、推动装置、两管状阀壳和设置在该管状阀壳内的活塞组件,两管状阀壳间隔并排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推动装置对应两管状阀壳的中间位置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与所述活塞组件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管状阀壳内中部位置设有一连通腔,该管状阀壳内的两侧位置分别设有一与该连通腔相连通的阀腔,该管状阀壳上分别设有与该阀腔、连通腔相连接的接口,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杆和两活塞,两活塞分别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阀腔内,所述活塞杆贯穿所述管状阀壳,并与两活塞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活塞包括金属挡板、两紧贴在该金属挡板两侧面的橡胶板和两弹簧,两弹簧对称设置在所述金属挡板两侧,且一端抵压在设置在所述活塞杆上的开口销,另一端抵压在近其一侧位置的橡胶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安装座包括L形固定板和两方形固定板,两方形固定板对称设置在所述L形固定板的两侧,所述管状阀壳固定在所述方形固定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推动装置为气缸或油缸,该气缸或油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L形固定板上,该气缸或油缸的驱动杆贯穿该L形固定板,并与通过联动板与所述活塞杆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与阀腔相连接的接口和与连通腔相连接的接口的朝向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与阀腔相连接的接口和与连通腔相连接的接口的朝向夹角为90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阀腔远离所述连通腔的一侧设有与其相连通的附腔体,并对应于所述管状阀壳上设有与该附腔体相连接的接口,该接口的朝向与所述管状阀壳的轴向相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通过推动装置来推动活塞组件活动,实现切换管路的功能,不仅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同时也避免了出现烫伤人的现象,安全可靠;而且活塞中包括有弹簧,同时具备有缓冲和增加密封效果的功能,切换效果好,有效提升干燥机的干燥效果,另外整体结构简结、紧凑,易于实现,成本低,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管状阀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活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路切换阀,其包括安装座1、推动装置2、两管状阀壳3和设置在该管状阀壳3内的活塞组件4,两管状阀壳3间隔并排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上,所述推动装置2对应两管状阀壳3的中间位置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上,且与所述活塞组件4相连接。
所述管状阀壳3内中部位置设有一连通腔31,该管状阀壳3内的两侧位置分别设有一与该连通腔31相连通的阀腔32,该管状阀壳3上分别设有与该阀腔32、连通腔31相连接的接口321、接口311。
所述活塞组件4包括活塞杆41和两活塞42,两活塞42分别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阀腔32内,所述活塞杆41贯穿所述管状阀壳3,并与两活塞42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和津塑料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和津塑料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73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