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辅助灌注桩护筒定位的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6919.4 | 申请日: | 2013-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5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高春雷;沈家文;王晓曙;吴俊鹏;王自忠;杨世相;郑云刚;许利东;沈飞;余琨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建工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E02D5/68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赛晓刚 |
地址: | 650011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辅助 灌注 桩护筒 定位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灌注桩护筒定位的支架,主要用于辅助护筒埋设定位,属于建筑施工设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使用全站仪对灌注桩进行放线时,误差要求控制在10mm以内,桩位放出后,进行钻孔并埋设钢护筒,此时容易导致桩位偏差加大。传统的控制钢护筒中心点方法是:在桩位放出后,用钢卷尺从桩位点向四周引出四个控制点,在钢护筒埋设后,用这四个临时控制点对钢护筒进行复核。尤其是采用较长钢护筒时,钢护筒定位更难,此种控制钢护筒位置的方法较费时,且精度不高。
灌注桩在钻孔时,桩与钢护筒同轴线,因此钢护筒的定位的精确度直接影响灌注桩桩位的精确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传统钢护筒定位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辅助灌注桩护筒定位支架,从而实现快速、准确地辅助钢护筒埋设定位,在护筒下埋的过程中进行复核,提高工效,确保灌注桩桩位的精确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辅助灌注桩护筒定位支架包括定位框(1)、斜撑(2)、定位条(3),定位框(1)上设置有定位框固定孔(8)、斜撑固定孔(9)、定位条固定孔(10),固定楔(5)通过定位框固定孔(8)连接定位框(1)与地面,连接螺栓(7)通过定位条固定孔(10)连接定位条(3)与定位框(1),可拆卸螺栓(6)通过斜撑固定孔(9)连接斜撑(2)与定位框(1),斜撑(2)的中心位置设置定位孔(11),定位条(3)的长度为,定位孔(11)中心轴和定位条(3)连接螺栓(7)中心轴的距离与护筒外半径之差。
所述定位框(1)为正方形,定位框(1)的右上角和左下角设置两个定位框固定孔(8),定位框(1)左上角和右下角设置两个斜撑固定孔(9),定位框(1)四边中心设置四个定位条固定孔(10)。
所述定位框为圆形,定位框45度和225度位置设置两个定位框固定孔(8),定位框135度和315度位置设置两个斜撑固定孔(9),定位框0度、90度、180度、270度设置四个定位条固定孔(10)。
所述定位框采用轻质薄板。
本实用新型辅助灌注桩护筒定位的支架可以使灌注桩护筒埋设时较快地定位,埋设全程的复核,大大地提高了护筒埋设的功效,使护筒位置的精确度大地提高,尽而桩位的精确度大大地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框定位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护筒定位图。
图中,1为定位框、2为斜撑、3为定位条、4为护筒、5为固定楔、6为可拆装螺栓、7为连接螺栓、8为定位框固定孔、9为斜撑固定孔、10为定位条固定孔、11为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辅助灌注桩护筒定位的支架包括定位框、斜撑、定位条,定位框上设置有定位框固定孔、斜撑固定孔、定位条固定孔,固定楔通过定位框固定孔连接定位框与地面,连接螺栓通过定位条固定孔连接定位条与定位框,可拆卸螺栓通过斜撑固定孔连接斜撑与定位框,斜撑的中心位置设置定位孔,定位条的长度为:定位孔中心轴和定位条连接螺栓中心轴的距离与护筒外半径之差。
所述定位框为正方形,定位框的右上角和左下角设置两个定位框固定孔,定位框的左上角和右下角设置两个斜撑固定孔,定位框四边中心设置四个定位条固定孔。
所述定位框为圆形,定位框45度和225度位置设置两个定位框固定孔,定位框135度和315度位置设置两个斜撑固定孔,定位框0度、90度、180度、270度设置四个定位条固定孔。
所述定位框采用轻质高强材料。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辅助灌注桩护筒定位支架,为正方形,采用铝塑板,包括定位框1、斜撑2、旋转定位条3,定位框1的右上角和左下角设置两个定位框固定孔8,定位框1左上角和右下角设置两个斜撑固定孔9,定位框四边中心设置四个定位条固定孔10,固定楔5通过定位框固定孔8连接定位框1与地面,连接螺栓7通过定位条固定孔10连接定位条3与定位框1,可拆卸螺栓6通过斜撑固定孔9连接斜撑2与定位框1,斜撑3的中心位置设置定位孔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建工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建工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69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彩钢瓦的光伏设备夹持装置
- 下一篇:一体式吸塑护角缓冲包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