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式螺旋风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6112.0 | 申请日: | 2013-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8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毛梦熊;朱建军;张华;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北辰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F04D29/58;F04D29/38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魏亮 |
地址: | 321017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螺旋 风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式螺旋风扇。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动工具的电机在负载工况状态下长时间工作,电机因碳刷磨损及负载时产生大量的热量及粉尘颗粒集聚在挡风圈下端的转子与定子的线圈处不能顺利排出,过高温度及粉尘颗粒会极大的损坏电机,降低电机的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将电机产生的热量、粉尘颗粒和高温气流快速顺利排出的复合式螺旋风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式螺旋风扇,包括风扇本体和若干个叶片,所述风扇本体后端固定设置有圆形抱圈,所述风扇本体和若干个叶片为一体结构,且所述若干个叶片螺旋设置,若干个叶片的后端分别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加强片,所述的若干个加强片螺旋设置,且若干个加强片的螺旋方向和角度与若干个叶片的螺栓方向和角度相同,每相邻两加强片之间形成一条散热通道,所述风扇本体对应每条散热通道末端设置有散热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设置合理,风扇高速旋转时产生旋转风压,形成高速导风,把热流和粉尘颗粒从散热通道快速排出,从而大大提高了电机的散热效果,同时又保护了电机受粉尘颗粒的损坏,从而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通道前端中部设置有弧形翼板,所述弧形翼板下端与风扇本体固定成一体。通过本设置,弧形翼板可以将散热通道内的热流和粉尘分流,工作更加可靠。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若干个加强片后端分别与圆形抱圈固定成一体。通过本设置,加强片连接可靠,工作稳定。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若干个加强片围绕圆形抱圈均匀分布。通过本设置,加强片设置更加合理,散热和排粉尘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若干个叶片分别与对应的加强片为一体结构。通过本设置,叶片与加强片更加牢固,使用寿命更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合理,风扇高速旋转时产生旋转风压,形成高速导风,把热流和粉尘颗粒从散热通道快速排出,从而大大提高了电机的散热效果,同时又保护了电机受粉尘颗粒的损坏,从而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复合式螺旋风扇,包括风扇本体1和若干个叶片2,所述风扇本体1后端固定设置有圆形抱圈3,所述风扇本体1和若干个叶片2为一体结构,且所述若干个叶片2螺旋设置,若干个叶片2的后端分别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加强片4,所述的若干个加强片4螺旋设置,且若干个加强片4的螺旋方向和角度与若干个叶片2的螺栓方向和角度相同,每相邻两加强片4之间形成一条散热通道5,所述风扇本体1对应每条散热通道5末端设置有散热孔6。
为使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合理,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所述散热通道5前端中部设置有弧形翼板7,所述弧形翼板7下端与风扇本体1固定成一体。
所述若干个加强片4后端分别与圆形抱圈3固定成一体。所述若干个加强片4围绕圆形抱圈3均匀分布。所述若干个叶片2分别与对应的加强片4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合理,风扇高速旋转时产生旋转风压,形成高速导风,把热流和粉尘颗粒从散热通道快速排出,从而大大提高了电机的散热效果,同时又保护了电机受粉尘颗粒的损坏,从而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工程师根据上述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北辰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北辰电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61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10kV电缆中间接头应力锥错位局部放电模型制作方法
- 下一篇:双螺杆注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