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铁路货车前从板座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5854.1 | 申请日: | 2013-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1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佘江平;李晓军;汤楚强;刘海涛;张训琪;徐冬华;刘幻云;张金发;姜宝良;林量才;崔红;姜强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G7/00 | 分类号: | B61G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43021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货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货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路货车前从板座。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货车轴重的提高和编组数量的增加,列车纵向力越来越大。,铁路货车纵向力主要通过车钩、钩尾框、钩尾销、缓冲器和中梁等部件传递,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为:中梁固定在车体上,钩尾框通过缓冲器设置在中梁上,钩尾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从板座和后从板座。钩尾框靠近前从板座的端部通过钩尾销连接车钩。钩尾框能够沿着中梁纵向方向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TB/T40-1999中前从板座由三角形筋板、矩形底板及矩形立板三部分组成,矩形底板及矩形立板相互垂直,三角形筋板也同时与矩形底板及矩形立板垂直。由于筋板形状为三角形,钩尾框在相对于牵引梁左右摆动时相对摆动量有可能比较大而且接触面积比较小,容易造成钩尾框与前从板座接触部位磨损。在车辆运行过程中,由于线路条件的经常变化,钩尾框的受力情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钩尾框不仅会沿着牵引梁内腔纵向移动,还会相对于牵引梁左右及上下摆动。当钩尾框相对于牵引梁左右摆动时,会产生横向冲击力,使车辆运行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限制钩尾框横向摆动的一种铁路货车前从板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铁路货车前从板座通过拉铆钉对称固定于牵引梁的腹板上,钩尾框纵向置于牵引梁的内腔中,钩尾销穿过钩尾框与车钩的孔中,车钩可以 钩尾销为旋转中心在一定范围内转动,包括筋板、矩形底板及矩形立板,所述筋板为直角梯形筋板,所述直角梯形筋板下底焊接在所述矩形底板上,所述直角梯形筋板高度与矩形立板高度相等,所述直角梯形筋板上底长度长于或等于所述钩尾框的长度,所述直角梯形筋板斜边与下底夹角角度为15°~30°。
优选的,所述直角梯形筋板下底的长度等于所述矩形底板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矩形底板上开有数个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矩形立板上开有数个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限制车辆钩尾框的摆动,减小了车辆所受横向冲击力,从而提高车辆运行的稳定性;同时减少钩尾框与前从板座的磨耗,从而增加钩尾框与前从板座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从板座的正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从板座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从板座安装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一种铁路货车前从板座1安装在图3所示位置,通过拉铆钉对称固定于牵引梁2的腹板上,钩尾框3纵向置于牵引梁2的内腔中,钩尾销5穿过钩尾框3与车钩4的孔中,车钩4可以钩尾销5为旋转中心在一定范围内转动。如图1和图2所示,前从板座1包括四块筋板11、矩形底板12及矩形立板13,筋板11为直角梯形筋板,直角梯形筋板11下底焊接在 矩形底板12上,直角梯形筋板11高度与矩形立板13高度相等,直角梯形筋板11上底长度等于钩尾框3的长度,直角梯形筋板11下底的长度等于矩形底板12长度,直角梯形筋板11斜边与下底形成夹角α,根据一般的车钩的最大摆动角度13°,我们取直角梯形筋板11斜边与下底角度α为15°~30°,本实施例中取α为18°。矩形底板12上开有数个通孔,可通过拉铆钉将矩形底板12固定在牵引梁2腹板上,便于维护检修;矩形立板13上开有数个通孔,可通过螺栓联接将磨耗板固定在矩形立板13上,方便更换磨耗板。
本铁路货车前从板座能限制车辆钩尾框的摆动,减小了车辆所受横向冲击力,从而提高车辆运行的稳定性;同时减少钩尾框与前从板座的磨耗,从而增加钩尾框与前从板座的使用寿命。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58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