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偏心进油分抽混出抽油泵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585128.X | 申请日: | 2013-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3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 发明(设计)人: | 吴法祥;李洪坤;张桂林;李明军;黄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寿光市坤隆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B47/00 | 分类号: | F04B47/00;F04B53/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2711 山东省寿光***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偏心 进油分抽混出 抽油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油田采油用的井下抽油设备,是一种偏心进油分抽混出抽油泵。
背景技术:
目前多数油井射开了多个油层,由于各个油层的压力、含水不同,合采时互相干扰,高压层压制低压层,使低压层发挥不了作用,甚至会发生高压层向低压层倒灌的问题,造成油井水窜,严重影响油井生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常采用分层开采的办法,但现有的偏心进油分抽混出抽油泵的上泵进油阀安装在两泵筒之间,由于受套管内径的限制,上泵进油阀阀球直径较小,抽油时很容易工作不灵,引起油井不出油。中国专利申请201120179736.1《分抽混出抽油泵》,上进油阀球直径不受泵径限制,可以增大进油阀球直径,但它的连接管与下泵筒之间为余隙,使其上泵的余隙很大,造成抽油泵的泵效低,甚至会发生气锁不出油,油井经济效益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偏心进油分抽混出抽油泵,使其上泵进油阀的阀球直径大,减少上泵进油腔的余隙,减少气体对泵效的影响,提高抽油泵的泵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上泵筒、上柱塞、上排出阀、联通接头、上泵进油阀、连接杆、下泵筒、下柱塞、下排油阀、下泵进油阀,上柱塞上安装上排出阀,上柱塞处于上泵筒内,上柱塞与上泵筒配合密封,下柱塞上安装下排油阀,下柱塞处于下泵筒内,下柱塞与下泵筒配合密封,下泵筒的下部安装下泵进油阀,上泵筒与下泵筒之间安装上泵进油阀,连接杆的上部与联通接头连接,联通接头的上部与上排出阀连接,连接杆的下部与下柱塞连接,上泵进油阀上安装一套偏心阀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泵筒与下泵筒之间安装上泵进油阀,使上泵没有余隙,可以消除气体对泵效的影响,可以大大提高抽油泵的泵效,并不会发生气锁,上泵进油阀中的阀组为偏心结构,阀组安装在一侧,可以增大阀球直径,提高阀球开关灵活性,增大了抽油泵的可靠性,能延长抽油泵的使用寿命,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由图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上泵筒1、上柱塞2、上排出阀3、联通接头4、上泵进油阀5、连接杆6、下泵筒7、下柱塞8、下排油阀9、下泵进油阀10,上柱塞2上安装上排出阀3,上柱塞2处于上泵筒1内,上柱塞2与上泵筒1配合密封,下柱塞8上安装下排油阀9,下柱塞8处于下泵筒7内,下柱塞8与下泵筒7配合密封,下泵筒7的下部安装下泵进油阀10,上泵筒1与下泵筒7之间安装上泵进油阀5,连接杆6的上部与联通接头4连接,联通接头4的上部与上排出阀3连接,连接杆6的下部与下柱塞8连接,上泵进油阀5上安装一套偏心阀组。上柱塞2、下柱塞8上一般安装两出油阀。联通接头4上有联通孔。
下井时,上泵筒1、上泵进油阀5、下泵筒7、下泵进油阀10连接成一体后随抽油管柱下到油井是的设计位置,上柱塞2、上排出阀3、联通接头4、连接杆6、下柱塞8连接成一体随抽油杆下入泵内,使其处于附图所示的状态。
抽油时,上柱塞2的下部、下泵筒7的下部两个进油腔同时进排油实现两个油层同时抽油。排油时两个泵排出的油液在泵上混合后被排至地面,故称之为分抽混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寿光市坤隆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寿光市坤隆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51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