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RU自循环过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3627.5 | 申请日: | 2013-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4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李铁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业加科技(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00 | 分类号: | B01D46/00;B01D46/42;B01D5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u 循环 过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RU自循环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RU 自循环过滤系统是一种独立完整的空气净化设备,设计放置于配有电子控制系统的房间内部,通过自带风机的吸、吹动力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循环净化,以保护房间内电子设备不被腐蚀,主要用于过滤循环空气中的腐蚀性气体和灰尘,也可通过外接风管形式向室内提供洁净的正压空气以维持室内正压,广泛应用于浆纸厂,炼油厂和化工厂的电子仪表车间,中控室,盘柜室等场所。
现有的RU 自循环过滤系统的机箱上,只设置一个进风口、一个出风口,限制了进风量和出风量,利用率不高;另外,对于较宽阔的车间,设置一个进风口、一份出风口,在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只能对车间内的局部空间的空气进行循环净化,如要对整个车间内进行循环净化,则要设置多台RU 自循环过滤系统,增加了成本。
同时,现有的RU 自循环过滤系统在工作时,风机会震动,产生较大的噪声,对车间内的操作人员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进风量和出风量较大,利用率高且噪声小的RU自循环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RU自循环过滤系统,包括其内设有风机和过滤装置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一端设有三面进风的进风口,另一端设有三面出风的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由所述进风口向出风口依次设置的第一初效过滤器、第一化学过滤器、第二化学过滤器、第二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化学过滤器与第二化学过滤器之间。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风机上安装有减震器。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箱体一侧上还设有检测所述第一初效过滤器两侧压力的第一压差表以及检测所述第二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两侧压力的第二压差表。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化学过滤器和第二化学过滤器均呈V形并排设置。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初效过滤器为夹层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RU自循环过滤系统进风量和出风量较大、工作效率高、利用率较大且噪声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中:10、箱体,20、风机,31、第一初效过滤器,32、第一化学过滤器,33、第二化学过滤器,34、第二初效过滤器,35、中效过滤器,40、进风口,50、出风口,60、减震器,71、第一压差表,72、第二压差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RU自循环过滤系统,包括其内设有风机20和过滤装置的箱体10,箱体10为长方体形,箱体10的一端设有三面进风的进风口40,另一端设有三面出风的出风口50,进风口40设置在箱体10底部,出风口50设置在箱体10顶部。本实用新型中,在箱体10上设置三个进风口40和三个出风口50,没有设置进风口40和出风口50的一面靠墙面放置,最大限度地确保了进入箱体10的风量以及经箱体10内过滤装置过滤后的出风量,大大提高了RU自循环过滤系统的工作效率;另外,相比传统的只有一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的RU自循环过滤系统,设置三个进风口40可从三个方向将空气吸进箱体10内,经三个出风口50向三个方向吹出洁净的空气,而不是仅仅净化局部的空气,利用率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业加科技(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未经业加科技(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36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