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处理系统及水排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3036.8 | 申请日: | 2013-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5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殷浩淳;殷天明;王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殷浩淳;殷天明;王艳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6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处理 系统 排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系统及水排污系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进行水循环利用的水处理系统及水排污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工业、科技等领域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地提高,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从而,城市污水排放量日益升高。而我国目前城市污水很多都是未经任何有效的处理就直接集中排放到附近的河道,使得原本干净和美观的天然水体成为了污染物的排放水渠。城市很多河道都呈现黑臭状况。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治理城市河道成为了城市建设一项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中,常采用的方式是:
1.底泥疏浚法。在污染源控制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底泥则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清淤疏浚通常被认为是消除内源污染的重要措施。然而,疏浚技术通常是决定疏浚效果好坏的关键。从最早的人工挖泥到现在的精确水下吸泥,疏浚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正在变得越来越小。疏浚作为水利工程和航道工程措施有重要效用,但作为水质治理目前还存在一些难于克服的问题,如一定程度上引起上覆水污染物浓度增加,疏浚后淤泥以其量大、污染物成分复杂、含水量高而难以处理等等。
2.化学絮凝处理。化学絮凝处理技术是一种通过投加化学药剂去除水层污染物以达到改善水质的污水处理技术。近年来,化学絮凝处理技术在强化城市污水一级处理的效果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与应用,而随着水体污染形势的日趋严峻,对严重污染的水体如黑臭水体的治理,化学絮凝处理技术的快速和高效也显示其一定的优越性。但是由于化学絮凝处理的效果容易受水体环境变化的影响,且必须顾及化学药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及生态系统的二次污染, 这种技术的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一般作为临时应急措施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处理系统,包括:
水池本体和水排污装置;其中,
所述水池本体和所述水排污装置分开放置;
所述水池本体具有排水口,所述水排污装置具有进水口,通过一排水管道将所述水池本体中的水排出到所述水排污装置中。
其中,
所述水排污装置包括过滤池,用于将从所述水池本体中排出的水进行过滤;
水循环池,通过管道连接件与所述过滤池相连接,其中设置潜水泵;
所述水池本体还包括进水口;
所述潜水泵用于将所述水排污装置经过过滤的水导入到所述水池本体中形成水循环。
其中,
所述过滤池进一步包括一次过滤池、二次过滤净化池、三次过滤池;
所述一次过滤池中设置过滤网,用于过滤掉大颗粒的水污染物;
所述一次过滤池中填充细沙;
所述二次过滤净化池中填充过滤棉、活性炭。
其中,
所述一次过滤池的细沙中可以种植水生植物。
其中,
所述一次过滤池中设置由过滤网组成的过滤筐;
所述过滤筐可以从所述一次过滤池中移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水池本体用水排污系统,包括:
过滤池,用于将从所述水池本体中排出的水进行过滤;
水循环池,通过管道连接件与所述过滤池相连接,其中设置潜水泵;
其中,
所述过滤池进一步包括一次过滤池、二次过滤净化池;所述水生动物排泄物交换池、一次过滤池、二次过滤净化池之间通过过滤网隔开;
所述一次过滤池中设置过滤网,用于过滤掉大颗粒的水污染物;
所述一次过滤池中填充细沙;
所述二次过滤净化池中填充过滤棉、活性炭。
其中,
所述一次过滤池的细沙中可以种植水生植物。
其中,
所述一次过滤池中设置由过滤网组成的过滤筐;
所述过滤筐可以从所述一次过滤池中移除。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处理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装置如图1所示,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水池本体1、排污管道2、排污系统3。
其中水池本体1进一步包括水池底部的排污口11,用于水池本体1中的水经过排污口11排出;排污口11与排污管道2相连接,排污管道2将水池本体1中的水引入到排污系统3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殷浩淳;殷天明;王艳,未经殷浩淳;殷天明;王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30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续全自动一体化发酵设备
- 下一篇:三级沉淀池自动加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