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水管接头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582969.5 | 申请日: | 2013-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8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 发明(设计)人: | 小岛诚造;加古洋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小岛制作所;株式会社阿诺必鲁;南通兴盈贸易有限公司;启东市富强橡塑制品厂;余姚市帅华达机械部件厂 |
| 主分类号: | F16L41/03 | 分类号: | F16L41/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 管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贯穿用于分隔建筑物的上层与下层的楼板的方式设置于各层且以液密的状态使上层的排水管与下层的排水管相连通的排水管接头。
背景技术
关于上述排水管接头的技术记载于专利文献1中。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排水管接头100是铸铁制的接头,如图10所示,在主体部102的上端位置形成有上部承接口103,在主体部102的上部侧面形成有侧支管承接口104。而且,位于比侧支管承接口104靠下侧的位置的主体部102贯穿楼板C的贯穿孔CH,并利用灰浆M进行回填。另外,在从上述楼板C的顶面向下方突出的主体部102的下端位置形成有下端连接部105。
在排水管接头100的上部承接口103连接有上层的排水竖管107(铸铁管),在侧支管承接口104连接有上层的排水侧支管108(树脂管)。而且,在排水管接头100的下端连接部105连接有下层的排水竖管107(铸铁管)。
由此,上层的排水竖管107、排水侧支管108经由排水管接头100与下层的排水竖管107相连通。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15037号公报
上述排水管接头100由于是铸铁制,因此重量较大且施工时的处理花费时间。而且,在制造成本方面也是不利的。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做成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课题在于实现排水管接头的轻量化、低成本化,并且与铸铁制的排水管接头相比排水性能不会降低。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上述问题用各个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来解决。
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管接头,其以贯穿用于分隔建筑物的上层与下层的楼板的方式设置于各层,以液密的状态使上层的排水管与下层的排水管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该排水管接头包括:上主体部,其为树脂制,配置在上述楼板上,并具有与上层的排水管连接的承接口;下主体部,其为树脂制,具有上端连接部和下端连接部,该上端连接部以埋设于上述楼板的部分与上述上主体部的下端部相连接,该下端连接部自该楼板的顶面向下方突出,并与下层的排水管连接;以及内装构件,其为树脂制,具有能够定位并固定于上述下主体部的内侧的结构,且具有引导流下的排水的叶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构成排水管接头的上主体部、下主体部以及内装构件均是树脂制,因此与像以往那样利用铸铁制造排水管接头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轻量化、低成本化。
而且,通过将排水管接头分为主体部、下主体部以及内装构件地形成,从而能够提高对排水管接头进行注塑成型时的成形精度。因此,与铸铁制的排水管接头相比,上述排水管接头的排水性能不会降低。
根据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内装构件包括筒状部、减速叶片以及回旋叶片,该减速叶片设置于该筒状部,用于使流下的排水的流速减速并使上述排水回旋,该回旋叶片同样设置于上述筒状部,用于使上述排水回旋,上述内装构件的筒状部的外周面构成为能够嵌合于上述下主体部的内周面。
因此,能够通过粘接或熔接等更容易地将内装构件的筒状部的外周面固定于下主体部的内周面。
根据技术方案3的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上主体部的下端部为可插入到下主体部的上端连接部的结构,在上述上主体部的下端部的外周面与上述下主体部的上端连接部的内周面上设有对上述上主体部与上述下主体部相对地进行定位的凹凸。
因此,在组装上主体部与下主体部时,能够防止这两者的位置偏移。
根据技术方案4的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在下主体部的内周面与内装构件的筒状部的外周面上设有对上述下主体部与上述内装构件相对地进行定位的凹凸。
因此,在将内装构件组装于下主体部时,能够防止这两者的位置偏移。
根据技术方案5的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在下主体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定位槽,在内装构件的筒状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能够与上述下主体部的定位槽相嵌合的嵌合肋,在上主体部的下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突起,该突起构成为能够与嵌合有上述内装构件的嵌合肋的状态下的上述下主体部的定位槽相嵌合。
由此,能够以恒定的位置关系相对于下主体部对内装构件与上主体部进行定位。
根据技术方案6的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在上主体部设有供排水竖管插入的上部承接口和供排水侧支管插入的侧支管承接口,在上述上主体部的内壁面上形成有流入防止壁,该流入防止壁是在上述侧支管承接口用的开口的旁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壁,且使排水不向上述侧支管承接口用的开口侧倒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小岛制作所;株式会社阿诺必鲁;南通兴盈贸易有限公司;启东市富强橡塑制品厂;余姚市帅华达机械部件厂,未经株式会社小岛制作所;株式会社阿诺必鲁;南通兴盈贸易有限公司;启东市富强橡塑制品厂;余姚市帅华达机械部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29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