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术室多维X线摄影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581170.4 | 申请日: | 2013-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95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 发明(设计)人: | 于红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红林 |
| 主分类号: | A61B6/00 | 分类号: | A61B6/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刘洪勋 |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术室 多维 摄影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摄影器材,尤其涉及一种手术室多维X线摄影机。
背景技术
X线摄影机是专门用于手术过程中X线成像检查的产品。其主要用于手术过程中对手术部位成像,然而随着手术部位的改变,现有的X线摄影机大多需要调整设备的位置,而这样通常会导致手术暂时的中断、使医生不能专注手术工作,延长医生和病人的手术时间、造成出血量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维X线摄影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术室多维X线摄影机,包括弧形机架、安装在所述弧形机架上的两个X射线组合机头装置和两个X射线图像成像装置,所述X射线组合机头装置和所述X射线图像成像装置一一正对设置在所述弧形臂上,在所述弧形臂的底端设置有多维方向平台。
优选地,所述多维方向平台包括上支撑平面和下支撑平面,所述上支撑平面和所述下支撑平面之间设置有两组升降机构,两组所述升降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支撑平面的两侧边缘。
优选地,每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两个电动推杆,两组所述升降机构的四个所述电动推杆分别位于上支撑平面和下支撑平面的四角。
优选地,还包括显示工作台,所述显示工作台包括用以控制X射线组合机头装置启动和停止的电气组合、用以控制升降机构升降状态的机械控制组合、用以采集X射线图像成像装置的成像采集控制组合、用以显示图像信息的图像显示组合和计算机,所述电气组合、所述机械控制组合、所述成像采集控制组合和所述图像显示组合均与所述计算机通信连接,所述电气组合和所述X射线组合机头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成像采集控制组合和所述X射线图像成像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机械控制组合和两组所述升降机构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弧形机架为一四分之三圆的弧形臂,一个所述X射线组合机头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弧形臂的底端,与所述X射线组合机头装置正对设置的X射线图像成像装置设置在所述弧形臂的下端;另一个所述X射线组合机头装置以及与其正对设置的X射线图像成像装置分别水平设置在所述弧形臂的两侧端点上。
优选地,所述弧形臂的直径为60cm-200cm。
优选地,所述X射线图像成像装置为影像增强器或动态平板探测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术室多维X线摄影机能够满足手术过程中对手术部位垂直、左斜、右斜方向的正、侧位同时成像,无需调整设备位置,避免手术中断,使医生更专注手术工作,缩短医生和病人的手术时间并减少出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术室多维X线摄影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术室多维X线摄影机垂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手术室多维X线摄影机左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术室多维X线摄影机右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手术室多维X线摄影机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弧形臂,2-X射线图像成像装置,3-X射线组合机头装置,4-上支撑平面,5-下支撑平面,6-电动推杆,7-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中,“I1、I2”表示为X射线图像成像装置,“X1、X2”表示为X射线组合机头装置,“采集”表示为成像采集控制组合,“升降1、升降2”表示两组升降机构。
请参考图1-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术室多维X线摄影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术室多维X线摄影机垂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手术室多维X线摄影机左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术室多维X线摄影机右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手术室多维X线摄影机,包括弧形机架、安装在所述弧形机架上的两个X射线组合机头装置3和两个X射线图像成像装置2,所述X射线组合机头装置3和所述X射线图像成像装置2一一正对设置在所述弧形臂1上,在所述弧形臂1的底端设置有多维方向平台。根据手术要求控制弧形机架与病人长度方向的角度,一般以垂直方向为基准左斜最大45°到右斜最大45°角;弧形机架以病人为轴可左右旋转最大角度正负45°。
所述多维方向平台包括上支撑平面4和下支撑平面5,所述上支撑平面4和所述下支撑平面5之间设置有两组升降机构,两组所述升降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支撑平面5的两侧边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红林,未经于红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11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